

一个周三的傍晚,记者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图书馆见到了凯文(Kevin East)。
远远地看见凯文身穿一件蓝色T恤,迷彩短裤,衣着随意,坐在图书馆的大厅里等候。看到记者后,他马上站起来,热情地与记者握手。
哇,他可真高!约莫一米九的个头,帅气挺拔。浓浓的眉毛,西方人特有的深眼窝,嘴边蓄着一抹酷酷的胡须,略卷的头发梳成一条小辫,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
当记者提议到图书馆门外的长椅上进行采访时,他转用流利的汉语对记者说,“可以,没问题。”
字正腔圆的语音语调让人大吃一惊。连忙夸他汉语说得很好,他谦虚地表示他的汉语还没有学到很流利的程度。他说他的偶像是大山。“我得向那些我崇拜的人学习。当我背着中国人说话的时候,大家认为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当他们一转身会发现,啊,原来是个老外。”
给北京提点意见
凯文在北京经常坐地铁,感觉地铁里总是很多人,特别上班的时候,地铁就更加拥堵。凯文认为北京的交通可能需要更多疏导和协调,“北京应该采取更好的措施,让交通更通畅。”
谈到很多外国人在中国买东西“被宰”的经历时,凯文说, “中国的小贩认为我们外国人特别是美国人都很有钱。如果我们买东西,他们就狮子大开口。实际上美国人中不乏有钱人,但也有穷人。富人只是一小部分。我能理解他们需要赚钱养家,但是不能用这种宰人的方式。” 凯文认为小贩如果不瞎宰人,中国给外国人的印象会更好。
凯文说他在中国印象最深的是北京大楼拔地而起的速度太惊人了,“但是总是让人有点不放心,同样的大楼,如果在中国需要六个月的工期,在美国可能得花十年的时间。”
三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给凯文介绍了一个到中国教英语的工作。“我以前的专业是心理学,但不是很喜欢,所以我认真考虑了朋友的提议,决定到中国来。”凯文说。
就这样,凯文来到了石家庄,当起了英语老师。凯文想和当地人交流,可是语言不通,这给他带来了不少的困扰。在朋友的推荐下,凯文报名参加了一个汉语学习班,这是一个由志愿者组织的专门教外国人汉语的培训班。正是这个培训班成就了他字正腔圆的汉语基本功。
在中国做志愿者
一年后,凯文来到了北京。
“我在石家庄的时候,参加了世界手拉手志愿组织,成为了一名志愿者。”虽然人离开了石家庄,但凯文并没有中断志愿教学。凯文在保定一个叫庄头的地方教孩子学英语,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
庄头是一个小地方,当地的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外国人。凯文的到来,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他一下车,就被孩子们好奇的眼光齐刷刷地盯住了。想上前握手,又有点害怕;想赶紧离远点,好奇心又催着他们向前。
“我的学生非常得可爱。我很喜欢这种微妙的感觉---人与人之间从互不相识到建立深厚的友谊。”凯文说。
凯文说他的志愿教学主要是帮助孩子们了解更多不同的文化。凯文和同事每周给孩子们讲解一个国家,帮他们开阔视野。他先从各种途径查找有关这个国家的资料,然后上课的时候和他的学生一起分享。比如讲牙买加,他会介绍当地特色小吃,有名的球员等等。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当我的学生看到牙买加运动员代表队出场时,就会说:“哈,这个国家很棒,我知道在哪。”
来中国之前,他对中国知之甚少,而现在他已经能驾轻就熟地聊起前段时间上映的《非诚勿扰》。
“我非常喜欢中国,我的学生都很可爱,周围的中国朋友十分友好; 将来中国肯定会发展得更好!”凯文说。(张敏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