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国内节节攀升的失业率以及不见好转的经济前景,在不少即将毕业的美国大学生们心中,中国的上海和北京这些地方才是他们的“梦想摇篮”——因为在这里就意味着更容易找到工作,他们根本不在乎对汉语的一窍不通,以及对东方文化的知之甚少。蓬勃发展的经济,较低的生活费用,让他们趋之若鹜;而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在国外网站上,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对此发表了评论。
s.lakshma reddy(印度):
这种趋势值得鼓励。至少我喜欢。因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过程,表现了人们对劳动力市场没有偏见和意识形态的隔阂。
eastie(美国波士顿):
这些“聪明一代”离开美国的同时,美国媒体却在呼吁开放墨西哥边境,以及采取更加开放的移民政策,以让那些低技能的劳动力来美国。
KiranNew(美国纽约市):
我从一所常春藤学校毕业,我相信总有一个地方能让我的能力,以及所受到的教育有所作为。如果要出国的话,那就去吧。
JEPierson(美国纽约市):
有人要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太多的他们现在在毕业后就找不到工作。
“我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看到许多美国年轻人来到中国工作,”杰克·佩科斯基说,他是亚新科技术公司的创始人,而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零件公司之一。“当我在1994年来到中国的时候,正赶上美国人到中国揽工的第一波高潮,”他说,“现在,这些年轻人继续来到中国,而这是第二波浪潮中的一部分。”
口说无凭,佩科斯基近期准备在北京成立一家商业银行,尽管并没有公布任何招聘信息,但是却收到了60多份求职简历,其中三分之一是那些希望来到中国工作的美国年轻人。即将进入大三的麻省理工学生佐姆尼尔正在该银行实习,“由于美国的经济环境日趋艰难,我开始考虑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工作机会。”
从做兼职到担任经理
在最近的这批“揽工高潮”中,约华·阿朱那·斯蒂芬就是其中的一个成功典型。他在2007年从美国卫斯廉大学拿到美洲研究专业学士学位的两年后,他决定在上海的一家教育旅游公司做暑期兼职。
斯蒂芬最初在这家公司从事市场研究和项目开发,“我当时不会说普通话,却希望到中国来找工作,不少人以为我是疯了,”他表示,“但是我希望独辟蹊径。”经过在一家非赢利机构以及一家大型公关公司的工作历练后,如今的他已经非常精通普通话,并在北京的一家网络游戏公司担任经理。
中国经济格外吸引人
格雷斯·谢作为耶鲁大学2007级的毕业生,同时还是耶鲁大学北京同学会的主席。他表示,在她来到中国的两年时间里,看到有越来越多的耶鲁毕业生来到这里,而她现在在北京的一家公共关系公司任财务主管。
而在乔纳森·沃伊泽尔看来,同几年前相比,他也的确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来到中国创业。作为麦肯锡公司的合伙人,他从上世纪80年代就在中国生活。“如今的中国,有着大把的实践机会。对于那些愿意前来尝试新事物的年轻人来说,这里再合适不过了。”的确,在世界经济遭遇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却显得尤其吸引人。中国刚刚公布的上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了7.9%,这足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和求职者。(鱼落 王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