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政协委员王晓荣日前提案建议,应重视和发挥“海鸥人士”的国际化作用,为山西省发展献计出力。
提案中说,“海鸥人士”指来自中国,曾在或仍在发达国家留学和工作,经常往来于中国和海外之间,从事各种交流和经贸工作的人才。随着国家人才政策从强调“回国服务”演变为强调“为国服务”,从强调“人的回归”转变到强调“才的回归”,事实上,海鸥形态的存在已成为吸引海外人才归来的一种重要方式。政府采取人才循环流动的重要战略,对于缩短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意义深远。
“海鸥人士”多数具有高知识结构和国际视野,更熟悉国际化的发展方式,具有一定的资金、技术和人脉资源。多数人对国内的情况越来越关心,同国内的交往越来越多,提出的建议也更有针对性。现在,国内的发展一日千里,能源、环境、城市规划、慈善等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建立创新型社会,除要重视国内现有人才外,重视海外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显得更加迫切。另外,很多“海鸥人士”有强烈的中国情结,希望用不同方式为国家的发展和兴盛献计出力。
王晓荣委员建议,结合山西省省情和现状,根据张宝顺书记提出的紧紧围绕重点行业、特色产业、重点学科、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关键技术,推行以“项目+人才”为主的引才引智方式。山西省应在能源洁净、精深加工、环境保护、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城市规划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行业和项目方面,有计划、有针对地吸引“海鸥人士”。可迅速建立一个动态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掌握海外人才情况。由省委、省政府牵头,每年召开一次“海外高层次人才合作与交流论坛”,发布信息,沟通联络,交流感情,合作双赢。对回到国内的加入外籍的留学高端人才,在社会保险、参加社团组织、投资、经营、居住和家属安置方面给予“准国民待遇”。另外,在人事工作中加强对优秀“海鸥人才”的调查和统计,聘请他们成为山西省各级行政队伍中的专家顾问,扩大留学优秀人才参政的机会。通过政策性引导,将“海鸥人士”流向山西省最需要的行业、地区和重点项目,为山西省发展献计出力、添砖加瓦。(郭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