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好自由是人的天性。奈何生活的压力让人不得不接受各种各样的束缚。久而久之,有些人开始转变态度,屈服于生活的安排。而有些人经受不住束缚,几经改变,努力追求自己眼中的自由生活。
留学新加坡的郑俊辉则属于后一类人。
在就业与创业之间
1988年,从厦门大学物理系半导体专业硕士毕业后,郑俊辉在厦门国贸公司获得了第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
3年后,郑俊辉开始倦怠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郑俊辉而言,出国深造是更换新工作最便捷的方式。于是,一心寻求改变的郑俊辉在1992年重返校园,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专攻半导体材料的研究。
1995年毕业后,郑俊辉在新加坡找到了一份年薪6万美元的工作,但爱好自由的他再次选择放弃。
反复的就业尝试让郑俊辉终于明白,单纯的就业已满足不了他对生活的追求。而创业成为了他当时的最佳选择。
故事从半导体说起
2000年,郑俊辉拒绝了新加坡老板的多次挽留,只身一人回国创业。
在偶然的一次浏览网页中,郑俊辉发现有人在着急地寻找半导体温差发电器件的卖家。研究半导体出身的郑俊辉洞察到其中的商机和市场。
当时,郑俊辉作出分析,在能源危机不断加剧的时代背景下,拥有高效节能特性的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势必被广泛地运用,国际市场潜力大。
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利用半导体材料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若是加上能量收集装置,可节省40%的燃料消耗。但是,该产品技术含量高,制作过程复杂难控,全世界仅美、日及欧洲少数国家拥有规模生产能力。
郑俊辉对该产品萌发了兴趣,并凭借着多年的半导体研究背景,开始进入当时国内尚属空白的半导体温差发电及模块研制领域。
经过4年无数次的试验和漫长的等待,郑俊辉终于探索出低成本、高性能的产品生产工艺。照此工艺生产,温差发电模块不仅在性能上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而且成本也占尽优势——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20%。
2004年下半年,郑俊辉创立的厦门纳米克热电电子有限公司开始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当年出口创汇上升至40多万美元,一下打破了创业初期缓慢发展的窘境。至今,郑俊辉管理下的公司仍处在稳步发展的阶段。
高性价比的优势吸引了国内外订单纷至沓来。连位居世界500强的一家外国公司也联系上郑俊辉,并希望纳米克每年能为他们生产至少100万个温差发电芯片。倘若合作成功,纳米克每年至少能从该公司获得高达700万美元的销售额。
“赚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自由”
然而,郑俊辉最看重的东西并不是财富。
在谈起未来是否有扩大经营、赚更多钱的计划时,郑俊辉淡然一笑说:“钱赚够就好了。我不会因为金钱让自己过得太累。”沉默片刻后,郑俊辉亮出了秉持多年的人生态度:“赚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自由。如果因为赚钱失去了自由,那么拥有再多的金钱也没什么意义。”
郑俊辉认为,比起就业,创业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和压力。但他却因此收获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如果遇到需要外出参加会议,我经常会提早到那个城市,顺道去旅行一番。但如果我是以员工的身份出差,就没办法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日程。”(陈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