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留学生海归热潮 【字体 】【打印
海归就业遭冷遇 放下身段只为不做“海豚”
2009年08月27日 14:28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表评论

    这些年,与“留学热”不断升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留学生归国求职时却遭到“冷遇”:

  英国硕士毕业,严艺今年7月回深后,投出去60多份简历,目前仍然“一无所获”;

  海外商科毕业,王姓“海归”在深圳某企业应聘,笔试就被淘汰;

  海外留学两年,找工作处处碰壁,阿杰打算抹掉留学经历再去求职;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毕业,张红虽然找到了一家普通企业,但月薪只有2000元;

  ……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令人尴尬的状况?记者最近采访留学中介机构、用人单位和部分留学生后发现,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归国留学生日渐增多是其中两个原因,据教育部的一项统计,1999年内地当年送出的留学生为2万人,2008年这一数字变成了20万人,回国就业的海归这几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海归”这个牌子的分量自然下降。

  “其实很多高素质海归根本不愁找工作,遭遇‘求职难’的海归多数是自身有某些不足。”从事留学咨询近10年的娄永安分析认为,很多学生出国时目标不明、心态不正,盲目留学,严重影响了后来的发展。

  “过去人们常说‘海龟’(海归)变‘海带’(海待),现在,人们又把‘海带’改称为‘海豚’了,意思为回来后就‘囤积’在家。”作为深圳市爱子教育促进会的秘书长,娄永安见证了不少留学生回归后遭冷遇的例子。

  “海归沙拉”市场不认可

  每次当朋友开玩笑地对柯扬说“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他都会在尴尬之余倍感庆幸。

  2002年,柯扬从内地一家报社辞职,去英国读了一年新闻学专业,拿到硕士学位后,在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找到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又跳槽到另一家基金公司,职位上也获得提升。

  “还好,我那时出国留学的还不算特别多,物以稀为贵吧。”柯扬回忆,刚到深圳工作没两年,他就发现英国短期留学经历越来越不值钱了。他所就职的第一家公司目前有海归39名,其中不少是沃顿商学院、纽约大学、牛津大学等海外名校的学子。“在那家公司,如果不是美国常青藤毕业的,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自己是海归。”柯扬说,海外留学生的求职信雪片般堆积在人力资源部的桌子上,不是名牌大学的,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启德教育的周小姐对自己接触的一位姓王的同学印象很深。他在澳大利亚一所不知名大学商科读了两年毕业后回国。漫天撒网投了几十份简历后,一家深圳企业打来电话,通知他面试。他如约前往,没想到这个公司人事经理递给他一份笔试翻译题,更没想到这个常规的测试结果显示,该同学的翻译得分还没其他国内毕业的学生高。用人单位据此婉拒了这位海归。

  严艺留学英国Cardiff University,一年之后拿到人力资源硕士学位。 今年7月回到深圳,马不停蹄地开始找工作,求职简历投出去60多份,工作仍然没有着落。

  记者在深圳一些留学中介机构了解到,有些短期留学,特别是出国一两年的留学,如在英伦三岛不知名学校攻读硕士学位的,如果之前准备不充分,在国外学习时间又短,又没有相关职业的实习和工作经验,归国就业时会遇到较大困难。娄永安说,有人把这些“速成海归”形象比喻为“留学沙拉”,在国外学习就像拌沙拉,外面涂了沙拉酱,里面的苹果还是苹果,黄瓜还是黄瓜,味道根本没进去。这样的学生很难得到市场认可。

  花钱买不来“真本领”

  早知道今天求职这么难,估计阿杰说什么也不会出国了。3年前因为成绩差,只考了一般的大专院校。读了两年之后,父母决定送阿杰出国拿个洋文凭。他来到澳大利亚一所普通大学,如愿拿到了IT专业的硕士。半年前回国找工作时,阿杰投了几十份简历,偏偏到处都是IT公司的深圳,他就是找不到一家接收单位。而自己当年在国内某职业院校的同学,毕业后已经在各自企业如鱼得水。对比之下,阿杰甚至想在递交简历时隐瞒自己在澳洲的留学经历。

  与演员姚晨名字相近的一位姑娘,原来在厦门大学读音乐专业。去年拿到厦大的硕士学位后,因为希望移民,她去了澳大利亚一所大学,选了一个比较容易考的翻译专业,与之前学的音乐毫无关系。可去了之后,情况发生变化,移民的希望变得渺茫。读了一年后她决定放弃。始料未及的是,回深圳后投出去几十份求职简历仍然没找到工作。

  吴佳从小不爱学习,是学校有名的调皮鬼。小学时就经常有学科不及格,到了初中,班级成绩排名倒数。在银行工作的父母打他骂他也不见好转。读到高二眼看着考不上大学,父母找到留学中介机构。在交完不菲的费用后,他来到了英国的一所语言学校,读了一年,进了一所不知名的三流大学,专业是计算机应用。去年本科毕业后,父母希望他继续读硕士,可吴佳不愿意再读了,没和父母打招呼就直接回来了。靠着父母的关系,吴佳进了一家公司,可没过试用期就被辞退了,因为企业反映他专业不行,和人相处也有问题。“孩子自己不努力,出国留学也没有用处。”吴佳父母说起儿子头痛不已。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有不少家长送孩子出国是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孩子学习成绩差,家长想不出其他办法,以为花钱把孩子送出去就万事大吉了。娄永安说,这些学生因为成绩不好,又不肯努力,很难进入国外的好学校。加上一些不负责任的中介的诱导,多数进入了所谓国际学校甚至“野鸡”大学。几年之后,孩子花完父母的上百万元巨款,拿到一张不入流学校的洋文凭甚至假文凭。他们在国外找不到工作,回国后同样找不到。

  期望太高难免失落

  花了家里上百万,不找个像样的工作说不过去。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怀有这一心态的留学生不在少数。而因就业期望值高造成的海归就业难,最近几年越来越突出。

  “说实话,留学之前没想过现在一个月只能拿到2000元人民币,这还没我在美国留学时假期一个星期打工的收入多。”张红无奈地说。这位2008年毕业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小海归,在深圳一家合资公司从事售后服务工作。“真倒霉啊,几年留学的艰苦努力眼看就到收获期了,偏偏遇上了金融危机。”

  张小姐原本打算毕业后在美国找个工作,进入跨国公司做中国区业务,积累些经验之后再回国发展。没想到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打乱了这一计划。迫于无奈,张小姐只得回国发展,但国内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场面,让她不知所措。连续参加多场大型招聘会后,张小姐不得不降低标准,接受了目前这家企业的聘约,月薪2000元。尽管心理落差大,张小姐说,和那些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比较起来,心里已经很平衡了。工作一年后,张小姐的工作得到公司认可,现在她升任售后服务部经理,收入比刚进公司时翻了两倍多。

  据深圳部分留学中介机构的抽样调查,与内地高校生相比,海归就业流动性显得过高,长则一两年短则两三个月。有的海归进公司一个月,觉得自己只做些端茶倒水的事,价值得不到体现,于是火速炒了老板鱿鱼,走时连招呼也不打,气得有些公司老板发誓再也不招海归了。

  “海归找工作,一定要放下身价,千万不要把留学花费当作马上要收回的投资,否则就业时眼光就很难长远,也错失成长的机会。”娄永安表示,现在不少海归找工作期望值过高,除体现在薪酬待遇要求高外,也表现在流动性高的方面。

  企业拒绝“次品”欢迎“精品”

  “我的公司每周都招聘,就是不招海归。”说这话的是位于罗湖某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老板徐女士。虽然说得偏激,但也代表了部分用人单位的观点。

  徐女士从简单的货运通关代理做起,把公司业务做到了中东、东南亚等地。公司业务扩张,迫切需要外语好、国际视野开阔的人才。据她介绍,公司曾经大张旗鼓地招募过海归入职,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将业务推广到更多的国家。没想到,来的那些海归本身水平让她大失所望。比如在与外国客户谈判时,这些在国外学习生活了五六年的海归,居然连基本的物流术语也说不清楚,往往要她中途亲自上阵救火。而入职的海归对公司要价高,也超过了本地学生,使她担心团队积极性受影响,“让他们出去拉单,几天不见动静,还每天吵,嫌公司给的钱少,这样的海归,不要也罢。”

  有意思的是,徐女士的儿子现在就在英国读书,她对儿子讲:毕业了一定要来公司,就从最底层的业务员干起,拉单不达标的话,照样得被淘汰。她最后向记者坦承,也不是对所有海归一律拒绝,只是来应聘的海归极少能吃得了苦。“素质高又能吃苦的,当然不会拒绝。”

  如果徐女士坚决拒绝的海归算是“次品”,那么对“精品”海归,用人单位伸出的就不只是橄榄枝了。不久前记者采访深圳发展银行时了解到,该行把金融危机当作淘取海归的良机,招募力度很大,而且待遇很好。

  在金融业,什么样的海归受青睐?大致说来,从内地出国,在欧美结束留学生涯后选择在当地工作,进入华尔街、伦敦金融城等金融机构任职,做到部门经理级别,平均在欧美居留时间在8至10年,业内认可的经验比较丰富的海外留学专业人士。在日渐增多的海归群体中,能达标的,确实是难得的“精品”。(为了保护当事人,文中多处用了化名)

 
请您评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侨网立场。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