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填的5所大学都没上,如果补报不行,就要退到第三批去了。”这两天,随着高考文理科第二批首轮平行志愿录取结束,杭州考生小方一脸惆怅。方爸爸也觉得,儿子寒窗苦读12年,到头来只换得专科文凭很不值得。
与此同时,杭州各大留学中介服务机构也忙起来。当国内本科高校关上大门,国外院校却伸来橄榄枝,留学正式进入高考生视线。
读国内专科院校好,还是去国外读本科?国内上不了二本,还能进国外好大学吗?先看看留学联盟的一位“过来人”分享经历。
人生的戏剧性从留学开始
他已经习惯了英文名David,每天出入上海最顶尖的写字楼。
作为当年的二本考生,David读上了比很多一本生更好的大学。作为学电子工程的工科生,他超过很多商科生,一毕业就被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挖”走。人生中的两个戏剧性变化,要从他的留学经历说起。
如果不是留学,如果没有独立生存的机会,想必今天的David也会和很多求职者一样,辛苦地奔走在人才市场里。
申请加拿大名校并不难
几年前,David高考发挥失常,转而选择了一条保险的名校升学路:先到加拿大哥伦比亚国际学院读预科,第二年申请到麦克马斯特大学电子工程专业。
麦克马斯特大学学术地位很高,出过2位诺贝尔奖得主。这样的院校国内高中生很难能直接申请到,而David就读预科,只要平时课业及格,第二学期尽早考出托福或雅思就能被录取。
“我没法像在国内上大学的同学那样,期末考前突击一下就能拿到学分。”加拿大大学不允许学生怠慢学习,每次课堂作业都算进期末成绩,且平时课程安排很紧。David说,自己算是诚惶诚恐地完成了学业。
打短工遇到“启蒙老师”
尽管今年才二十五六岁,David有着超出年龄的阅历和谈吐。“因为留学让我有了独立的机会,收获了国内同龄人少有的经历。”
他说,在国外独立生活,随时都会碰到难题。比如那次丢护照的“乌龙”事件。起因是他误以为自己护照丢了。“在国外补办护照、报警备案是很麻烦,警察会问得很详细。”David回忆,那次报完案、咨询完使馆后,才发现护照就在箱底。虽是虚惊,却考验了他的危机处理能力。
“如果你想增加社会阅历,一定要打工。”从大二下半学期起,只身在加拿大的David刷过碗、端过盘子、卖过衣服,“不管什么工作,都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学到很多东西,甚至帮你找到未来的职业方向。”
大学学什么,并不意味着毕业后就做什么。打工过程中,学电子工程的David发现,自己有更喜欢的职业。他打工的时装店是意大利人开的,这位老板还开了一家小银行,他喜欢和David聊些投资、资产分析之类的金融业务,于是就成了David踏进金融业的“启蒙老师”。
毕业后,David被加拿大金融界巨头蒙特利尔银行录用,目前担任该银行上海分行的业务主任。
国外大学录取学生标准多元
留学联盟设计出方案供参考
相比国内高考录取的单一标准,国外大学录取学生标准多元。留学联盟顾问、新通留学首席留学咨询专家滕文峥说,国外大学更看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平时成绩,不以单次考试成绩来录取。因此,二批次考生读国外百强名校,是很常见的事。
能进名校,也能选特色专业
向往热门留学国的考生可选择美、加“语言(或预科)+名校”双录取,这是专为学术成绩不够,或没有语言成绩的学生设立的。学生无须高考成绩,无须雅思或托福成绩,到国外后先读一段时间语言课程或预科,而后直接入读名校本科。
可入读名校包括迈阿密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等全美百强名校;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西门菲莎大学等。其次可选择英、澳、新“名校预科闪电入学计划”,入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澳洲昆士兰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名校等世界百强名校。
而工薪学子可选择荷兰、北欧等留学费用较低的国家,荷兰鹿特丹商学院、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等都是热门的选择。此外,还有日、韩、法、德、意等小语种留学预备班。滕文峥说,小语种国家留学门槛高,就读留学预备班不但门槛低,且申请周期短,毕业后百分百能上对应国家名校。
另外,专科生可选择入学要求低、就业形势看涨的“特色留学”,毕业拿的是本科学位。如瑞士酒店管理专业,新加坡私立院校会计、物流专业。艺术类考生也能找到英国珠宝设计、德国工业设计、意大利时装设计和日本动漫设计等留学途径。
经历国外生活,就业更有优势
有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6月份,国内610万高校应届毕业生中,仅有42%的学生找到了工作,其余352.8万名学生仍处在“失业”状态中。
很多个案已经证明,学生高考后去国外留学,不仅仅是经历了两三年的外国生活。他们在处理事情待人接物上的能力,远非国内大部分四年级本科生所能匹敌。
滕文峥解释说:“在教学上,国外大学非常重视实用技能,且专业设置紧密对口社会需求。而国内用人单位,因为种种原因,基本上还是倾向于录用名牌大学高学历毕业生,普通院校或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面、起薪、发展空间等都显得要吃亏。”
另一个问题也出来了:如果想高薪就业,是不是留学就要选热门专业呢?David总结后觉得,国外教学相对灵活,加上大量的实习、打工机会,很多非专业学生也能触类旁通,最终进入热门领域就业,“没必要现在就为热门专业挤破头。”(通讯员 何明芳 记者 艾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