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外国专家局政策法规司介绍,2008年,中国引进境外专家约48万人次;选派各类人才出国(境)培训3万余人次;向50名作出突出贡献外国专家颁发中国政府“友谊奖”,使获奖专家总数达999名;新建地方国际人才市场3家,使其总数达24家;并开辟一大批海外专家组织、培训机构合作的新渠道。
在过去30年里,我国引进境外专家约478万人次,他们分布在我国各行各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海外人才引进的规模逐渐扩大,层次不断提高,结构更趋合理,聘请专家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根据“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围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国家建设大局,我国大力开展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
搭建国际人才交流平台。定期召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博览会、海外人才招聘洽谈会等。以2008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为例,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专业机构参加,国内有3100多个单位和机构出席,大会为海外人才来华和国内人才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大会期间举办了国际人才高峰论坛等重要活动,促进了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
积极拓宽人才交流渠道。围绕国家外交总体布局,积极推动政府层面的人才交流。已与日本、德国等国实现交流。充分利用友好城市、国际会议等机会交流,发挥海外同乡会、同学会、校友会以及对我友好的国际友人、外国专家、外籍院士、外籍顾问和留学生、访问学者的作用,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新兴媒体,大力开发海外智力资源。重视和加强海外华人专家联系工作。与国外著名研究机构、企业、大学合作开展境外培训。
积极开展高层次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高层次人才关乎国家核心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各国重视。在这方面,国家外专局与德国国家能源署、纽伦堡工商会共同签署中德联合培养能源管理人才合作协议,计划三年内为我国培养千名能源管理师。与美国威士国际服务组织签署联合举办中央部委高级公务员培训合作备忘录,该组织拟资助中国金融领域高级公务员赴美培训。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企业管理学院签署中国专才赴新加坡交流合作协议。与埃及国家科学研究与技术院院长等就开展中埃高层次人才交流达成共识。与德国高级专家组织(SES)就进一步加强合作达成共识。与美国物流与运输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组织召开哈佛大学培训项目十周年总结交流大会,进一步加强了与哈佛大学等机构的合作关系。
加快国际人才市场建设,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国际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大对外向型企业服务的力度,积极开展人事代理与人才派遣业务。制定市场服务标准,进一步健全了市场服务规则,规范市场的中介、定价、人才评价、信息交流等功能。网上国际人才市场和供需信息平台建设步伐加快。拓展了外籍人才招聘与派遣、网上人才中介、人才测评等业务。
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人才资源跨国转移也将日趋活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业、金融业、运输物流等行业企业大面积破产倒闭,大量高层次研发人员处于失业边缘,国际人力资本价格大幅回落,为我们引智提供了庞大的人才资源供方市场。
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影响,世界市场紧缩,资金流动减弱,国际贸易趋软,将迫使各国更加关注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加大知识、科技、产业等体制机制转变力度,围绕高端、核心技术的开发与使用,一方面以优厚条件在全球范围内加紧吸引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更加趋向控制与封锁,想方设法防止本国核心人才流失,国际高层次人才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吴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