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09年开始,用5至10年时间,在市级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市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国有企业和商业金融机构及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聚集10个由战略科学家领衔的研发团队;
聚集50个左右由科技领军人才领衔的高科技创业团队;
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2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新创业;
建立1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通过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把北京打造成为亚洲地区创新创业最为活跃、高层次人才向往并主动汇聚的“人才之都”。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
《关于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委,市委各部委办,市国家机关各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各总公司和高等院校党委:
经市委同意,现将《关于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2009年4月8日
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充分发挥北京地区资源优势,组织实施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战略意义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科技创新能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越来越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需资源。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中央为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是在短时间内解决我国科技领军人才匮乏的现实、快捷、有效的途径。
首都北京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云集,总部经济特征明显,产学研用结合紧密,国际学术交流广泛,具备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服务体系,搭建工作平台,在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顶尖人才引进不足、政策创新力度不够、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回国人才作用发挥还不尽充分。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切实发挥好人才作用,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复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增强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必然选择,是时代赋予北京的重大历史使命。
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当前面临的难得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措施,围绕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切实落实各自承担的工作职责,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二、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实施对象与目标
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要围绕北京市重点发展产业、行业、学科的建设目标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任务,重点聚集一批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丰富海外工作经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了解国际政治经济、熟悉国际市场运作,具有广泛的国际联系,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科技创新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全面提高首都自主创新能力。
从2009年开始,用5至10年时间,在市级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市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国有企业和商业金融机构及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集10个由战略科学家领衔的研发团队;聚集50个左右由科技领军人才领衔的高科技创业团队;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2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新创业;建立1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业机制;推进建设市级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和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京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聚集一大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鼓励和吸引上千名具有真才实学和发展潜力的优秀留学人员来京创新创业;承接国家在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重大专项建设,支持中央企业在京设立研发机构,做好相关人才引进的协调服务、配套落实工作;支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通过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把北京打造成为亚洲地区创新创业最为活跃、高层次人才向往并主动汇聚的“人才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