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焦虑的妈妈:我有一个10岁的儿子,他活泼可爱,但从幼儿园到现在小学4年级一直是老师最头疼的学生。
每到一个班,他一开始总是很讨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但因为总给老师制造一些麻烦,好像是故意吸引老师注意似的,譬如上课故意和同学说话,故意不打开书,不管老师怎么提醒他都没有用……总之,老师们说,他很聪明,但就是习惯随心所欲,而且有时故意和老师对着干,让他们很头疼。
作为他的妈妈,我一直认为他的一些行为只是成长过程中阶段性的问题,并且我一直反对粗暴的教育方式,所以总是很耐心地和他讲道理,每次他都会被我说服。但遗憾的是,他一转身就把答应我改正的承诺给忘记了。
现在,他的成绩越来越差,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我也越来越怀疑自己温和的教育方式是否有效果。
他的爸爸以前和我一样温和,但最近我们开始偶尔对他“动武”了,然而我知道这是“下下策”,这一招还不灵,我们就黔驴技穷了。
案例分析:
孩子有了问题,大人们很容易认为,这只是孩子自己的问题,作为家长,他们的办法就是教育孩子,帮孩子改正。
这样的做法,孩子不愿意接受,因为它隐藏着这样的逻辑:你是错的,我们是对的。
这不只是简单的抵触情绪,而是孩子们本能上知道,他的问题并不孤立,他的问题,只是他和父母的关系的体现。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不过是他们面对父母的糟糕教育方式时的一种自我保护而已。如果父母放弃或改变了他们糟糕的教育方式,孩子会自然地向好的方向转变。
这个道理,一样适用于阿芸的家庭。
孩子教不好不仅仅与溺爱有关
在电话采访时,我问阿芸:“你自己有没有想过,你儿子的问题是怎么形成的?”
阿芸说,她认为可能是溺爱的结果。她说,她和丈夫一直对儿子很纵容,他在家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们很少去管他。所以,她猜想,儿子在家里习惯了为所欲为,所以到了学校仍然想这样。
溺爱,是一个很容易找到的答案。现在的孩子得到的物质享受和大人们的关爱的确远超以前,所以当孩子有了问题后,很多家长会把孩子的问题归因为溺爱的结果。
但我感觉阿芸儿子的问题不是溺爱那么简单,因为他的为所欲为没有霸道的味道,不像是一个蛮不讲理的小皇帝。并且,通过阿芸的讲述来看,当老师和家长对他讲道理时,他从不直接顶嘴的。相反,他一开始表现得都很“乖”,表示愿意听大人的话,看上去只是后来管不住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