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把这里说成是一个充满创新魅力的创业平台,他们把这里看作充满朝气的创业摇篮,他们感受到这里有一路绿灯的创业通道……
集成电路、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超导技术、细胞工程、光机电、光变颜料、新材料……一个个从海外归来的学子创办和经营着一个个高科技项目和企业,在北京·亦庄书写着自主创新、填补技术空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创业传奇。
这个队伍还在壮大。在一系列新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下,有更多的海外学人将视线投到这片热土之上。
海归荣誉
掌握世界超导领域前沿技术与应用的专家韩征和从国外回来,在清华大学建立超导试验室,同时在风险投资支持下,在位于亦庄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起工厂,进行超导产业化探索。目前,第一组实用超导电缆已经在云南挂网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这一超导应用技术的国家。
2009年5月21日,他成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批获得认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他的企业,也成了首批获得认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
这一天,开发区评审出第一批开发区海外高层次人才,2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5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受到瞩目,之前公布的多项鼓励和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开发区创业和工作的政策落地。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9家企业获得符合《关于鼓励和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开发区创业和工作的意见(试行)》政策的扶持奖励资金近千万元,开发区的海外学人引进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曾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担任项目经理的张汝京,在开发区创办我国第一座12英寸的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使中国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跨越了较落后的技术阶段,缩短了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曾在日本留学的赵彤,在开发区打造了世界上重要的气动元件生产出口基地——SMC(中国)有限公司;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化工专业博士、教授谢良志,在开发区建立了全球领先的重组蛋白和抗体候选药物的快速生产技术平台……
23位首批认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无不是他们所处的领域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和领军人物。
2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5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是根据《关于鼓励和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相关规定,经企业提名推荐,评审部门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工委扩大会议审议批准等一系列评审程序后获得认定的。
在通过认定的2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中,有在科研开发中取得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研究成果者;有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过程中取得显著业绩者;有将先进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运用于实践,使企业获得显著效益者,也有学有所成,立志回国创业的科技领军人才。获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外高层次人才”认定资格的海外学人,如其创办的企业符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认定标准,则其企业同时获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认定。
通过认定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将依据《关于鼓励和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和工作的意见(试行)》及相关规定,在开发区创业和工作期间分别享受开发区海外高层次人才扶持政策和人才奖励政策,并可获得开发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