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侨动画导演金羽——用创作讲好中国故事
金羽是一名动画导演,毕业于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曾入选全球创意行业的新锐人物榜单Top50。她在中国奇谭第二季的动画项目《拜山》中担任主要原画师,在央视纪录片的古画系列创作中担任动画导演。
逐梦动画
自幼年起,金羽便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幼儿园时期的美术课令她雀跃,家里墙面逐渐被四格漫画等涂鸦占领。中小学时期,金羽沉迷于各类动画碟片,包括上美影的经典系列、《鼹鼠的故事》《丁丁历险记》等欧美老动画。
在父母的尊重和支持下,她坚定踏上追逐梦想的动画之旅。2013年,金羽进入马里兰艺术学院动画专业。在动画俱乐部中,她与伙伴们共同创作动图并交流灵感,以动手的方式探索动画的可能性。他们将制作的动图逐帧打印并装订成手翻书,于2016年组织了一场“手翻动画展示”的校内展览。
2018年,金羽考入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的数字艺术专业。其毕业设计作品讲述了在未来的社会中,每个孩子的情绪和记忆在12岁生日当天被清除,变成统一且顺从的大人。谈及创作理念,她说:“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被不断要求合群与稳定,却很少被鼓励追问自己:我们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部影片获得雅典数字艺术节、关渡国际动画节等全球80多个动画电影节的认可。金羽感慨道:“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观众观看、理解甚至共鸣,让我真正感受到作品‘走出自己’的力量。”
摸索前行
毕业后,金羽参与新闻讽刺动画节目“卡通新闻秀”第二季的制作。在近百人规模的动画团队中,她体验到日播节目的高强度节奏。
平日里,团队成员常常围坐讨论,反复推敲分镜的每个细节,在紧凑的流程中穿插幽默段子,使内容在犀利中不失趣味和个性。她说:“每个人都把动画当作值得认真对待的事,即使只是几秒钟的画面,也希望做出精彩的小亮点。”
2021年,金羽进入上海的广告公司工作。相较于她在美国“创作者共同体”式的工作室环境,这里商业氛围浓厚,项目节奏快、变化繁多,注重品牌传达与客户需求。
在执行创意总监戴伦的支持下,金羽组建了动态制作小组。她带领团队统筹流程并推动创意,承接品牌宣传片、社交媒体视觉等动态内容项目。此后,金羽成功入选全球创意行业的新锐人物榜单Top50。
离职后,金羽通过自由职业动画人的交流群,与制片人端木联系合作。企业专业化、流水线式的二维动画制作流程,重塑了金羽对动画行业的理解:从分镜、原画、动画、修型到上色和后期,各个环节的节奏与配合有条不紊。
在端木的引荐下,金羽在中国奇谭第二季的动画项目《拜山》中担任主要原画师。这是一部在叙事上有探索性、美术风格独特鲜明的作品,其世界观、视觉语言及对情感的处理方式令她产生强烈的共鸣感。
跨界发展
2024年,金羽在上海正式创办个人全流程动画工作室。工作室以线上协作为主,团队成员分布在不同的城市,结成一张由信任、沟通与热情织成的网络。除了负责创意方向,金羽也兼任制片的角色,确保项目在预算、进度和风格表达上保持平衡。
作为管理者,她需要与客户、代理商不断沟通需求、敲定创意方向,同时负责统筹预算、排期与人员分配等琐碎繁重的工作。在处理全新难题的过程中,她对动画项目整体流程的理解更加完整全面,知晓了该如何为团队争取合理的空间和节奏。
对待行业新人,金羽愿意花时间与其沟通交流,同时看重实际产出及成长的速度。她说:“创作者的价值在于作品展现的理解力和表达力。真正健康的合作关系,不是从上而下的安排,而是彼此尊重、共同前进的过程。”
金羽也是一名版画爱好者,她在求学期间系统学习了丝网印刷、凸版印刷、铜版画、综合版画以及蓝晒工艺,跨媒介的实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金羽的动画创作。回国后,她在上海开设了面向初学者的木版画课程,邀请人们亲手体验图像的生成过程。
金羽认为自己不仅是动画创作者,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当代表达者。她说:“真正好的创作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既能讲述中国本土故事,也能让国际友人感受到情感的连接。我想要在传统与当代、本土语境与国际舞台之间找到独特叙事。”
朱珍珍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8月04日 第 06 版)
侨务频道精选:
-
2025年8月1日 11:25:38
-
2025年8月1日 10:39:45
-
2025年8月1日 10:15:25
-
2025年8月1日 10:08:17
-
2025年8月1日 10:01:59
-
2025年7月31日 09:01:00
-
2025年7月30日 09:56:50
-
2025年7月30日 09: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