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8月6日电 (记者 徐文欣 通讯员 蔡振华 张好)一座老商埠,半部济南近代史。承载着城市辉煌记忆的济南老商埠正被唤醒,既讲述着百年前的开放故事,也记录着华商群体的奋斗身影。济南开埠博物馆便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者与呈现者。

济南开埠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3700平方米,设立“自开商埠”“新城崛起”“商埠百业”“商埠生活”“新生力量”“振兴开放”六大主题展区。一层以1904年自开商埠脉络为主线,通过老照片、商埠地图、老报纸、旧纸钞等展品,再现社会变迁,彰显济南敢为人先的精神;二层以沉浸式展陈还原昔日繁华,让游客在互动中穿越百年。这里既是“城市记忆库”,也映照着商埠区今日织补重塑的实践,见证中西合璧典范的活化新生。
1904年,胶济铁路全线贯通,济南自开商埠。开埠后,济南整修道路、建造衙署、设立市场、开泉种树,商埠区逐渐形成近代城市风貌,开创城市建设新模式。与被迫开埠不同,济南自开商埠由中国自行管理,行政、司法独立,邮政、电报等事宜均自行筹办,这种先进理念让济南“遂不独为山东政治中心,更为山东工商业之要埠”,成为城市现代化转型的典范。
博物馆突破传统展陈模式,融入数字化沙盘、AR眼镜等现代技术,让120年历史变身为可触摸的光影。“镇馆之宝”《济南商埠界线全图》作为最早的商埠蓝图,通过触屏互动让游客直观感受百年前的城市规划。“轻触屏幕时,1904年的墨迹在光影中舒展,才真正明白济南自开商埠的胆识。”聊城游客刘先生感叹道。
走上博物馆二楼,120年前商埠区的繁荣景象扑面而来。林立的商铺、复古的老物件与“时光之门”“有声明信片”等互动装置相映成趣,年轻游客纷纷感叹:“原来博物馆可以这么潮!”这种老场景与新科技的融合,让文化体验更接地气。
自主开埠塑造了济南“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气质。商埠区跳出老城形成“双中心”结构,“东西为经、南北为纬”的棋盘式布局,至今影响着城市肌理。开埠后,“准各国洋商华商于划定界内租地而居”的政策,吸引多国领事馆、外资银行入驻,更催生了华商群体的崛起。他们开设店铺、兴办实业,与洋行、剧院共同构成商埠的繁华图景,中山公园、北洋大戏院等地标见证了这段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
济南商埠区曾历繁华,也经风雨。20世纪30年代受战争影响陷入低谷,后因城市中心东移日渐式微,但老商埠始终是济南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为留住城市记忆,济南近年持续推动商埠区活化。2005年,山东丰大银行以隔震技术平移保留;2008年,宏济堂西记建筑整体迁移重生;2011年,小广寒电影院转型为电影主题综合体;2017年,融汇老商埠“二次开埠”成特色街区。开埠博物馆的开放,让这座“新商埠”更集中地展现着自主开放精神与建筑遗产魅力。
如今的老商埠,中山公园的旧书市场、小广寒的特色美食吸引着市民游客。开埠博物馆与眼科博物馆、宏济堂博物馆构成“文化三角”:百年砖木小楼里的眼科博物馆,让古籍与“眼博咖啡”相映成趣;宏济堂博物馆则以老号原貌营业,地下层陈列的光绪年手折子、民国药罐等文物,诉说着民族企业与华商的奋斗史。
济南开埠博物馆正以独特方式串联起商埠的过往与现在,见证着城市在开放浪潮中的前行,也让华商群体的奋斗足迹愈发清晰可感。(完)
侨务频道精选:
-
2025年8月6日 09:04:22
-
2025年8月6日 09:02:36
-
2025年8月5日 15:54:41
-
2025年8月5日 10:14:00
-
2025年8月5日 09:12:40
-
2025年8月1日 11:25:38
-
2025年8月1日 10:39:45
-
2025年8月1日 1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