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华盛顿州前华裔州长骆家辉2月25日获奥巴马提名出任美国商务部长。 中新社发 yudonghui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在朱棣文被任命为美国能源部长之后,骆家辉又于3月24日正式获准担任美国商务部长。美国首位“黑人总统”一连选择了两位“华裔部长”,而他身边人从亲朋好友到事业伙伴也不乏华人的身影,这充分体现了山姆大叔的“大熔炉”文化。中国人有理由为华裔政治家感到自豪,但依笔者拙见,这不足以构成对中美两国未来走向乐观的原因。
事实上,作为美国能源部长的朱棣文最近已经将矛头直指中国。他17日在美国众议院科学小组会议上称,如果其他国家没有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那么美国将征收碳关税,这将有助于公平竞争。这是奥巴马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首次公开表明立场。朱棣文的理由是,如果其他国家没有设置碳排放成本,那么美国的制造业将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因此美国将“不得不”采用关税的方式来抵消这一成本,并用“碳关税”这个冠冕堂皇的环保理由来实施贸易保护措施。就在此前一天,我国国家发改委谈判代表李高表示,碳排放关税将是一场灾难,这会引发一场贸易战,也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25日也表示,朱棣文此举其实是一种隐性的保护主义措施。
无论是朱棣文还是骆家辉,他们都是美国的部长,最终代表的还是美国的利益。骆家辉能在亚裔人口只占5%的华盛顿州当选并连任州长,凭借的是符合美国人口味的政策和政绩。就内阁部长人选而言,美国人还不至于蠢到去选择一位代表中国立场的人,即便奥巴马愿意,美国国会也难以批准。美国的华裔从被排挤到当选,从沉默到出声,“打拼史”超过一个世纪。虽然许多华裔政治家有华人移民家庭的背景,依靠扎实肯干的精神逐渐在政界崭露头角,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但这种因素正是他们从政之后所要隐藏的,这与美国的选举政治是有必然关系的。可以说,华裔政治家首先是一位美国人,然后才是一位华裔。
中国人对华裔政治家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但许多华裔政治家甚至算不上一位所谓的“知华派”。尽管这些华裔政治家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流着中华民族的血,长着中国人的面孔,但是头脑里却是西方的思维方式。曾经有人将某些华人喻为“香蕉”,说他们虽有黄色皮肤却有西方白人的价值观。可以说,骆家辉之类的美国华裔政治家也很可能属于这所谓的“香蕉”一族。他们在美国成长,幼时对中国的直观印象本来就是模糊的,而长大后对中国的认识却变得更加不直观、不全面。他们不一定会研究中国,他们的职业不一定会与中美关系有关联,对中国的认识或许还仅限于美国媒体的报道和少数亲友的介绍罢了。这样,他们与那些“知华派”政治家还相距甚远。
同样地,就奥巴马本人来说,识华裔并不一定就代表其识中国。奥巴马出生在拥有大量亚裔群体和亚洲文化特点的夏威夷,而且他身边从内阁秘书到联络主任,从一些大学同学到自己的妹夫都是华裔。他也曾自称是“亚裔中的一员”,美国支持奥巴马的华裔都认为他是美国历届总统中最懂得美国华裔的总统。然而,这并不代表他就能对中国有足够的认识。而且,美国是政党政治而不是族裔政治。因此,族裔因素绝不是影响美国对华外交的重要因素。
未来中美两国的能源部长或商务部长见面会谈的时候,或许只是第一眼有亲切的感觉,随后还是会立即弄清楚自己的身份;或许在交谈的时候能够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随后还是会立即强调自己所代表的国家的主张;或许在谈及双方共同利益的时候会欣然认为“大家同是炎黄子孙”,随后在有利益冲突时还是会立即维护本国的切实利益。因此,我们对华裔政治家的崛起理应感到兴奋,但不必期望过高。(赵海建 童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