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学子寻访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信仰穿越时空-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海外学子寻访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信仰穿越时空

2021年08月19日 07:2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精神震撼人心 信仰穿越时空(海外学子寻访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第十站:日本东京)

  夏周正 陈 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风云激荡的100年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回望百年征程,上世纪初,一批怀着民族救亡抱负的中国进步青年出国留学,探索救国图存之路。其中,在日本,就留下了革命先辈的红色印记。

  (一)

  作为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的中国学子,我们为能与李大钊等革命前辈成为校友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他们在留学早稻田大学期间接触先进革命思想,回国后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追寻革命前辈的足迹,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的中国学子查阅了他们的生平及其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相关资料,重温了他们发表过的文章。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我们领略了革命前辈在探索救国道路上展现出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以及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革命前辈上下求索、一心报国的赤子情怀,时至今日仍激励着我们。

  在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中,我们了解到,1913年冬,李大钊从北洋法政学堂毕业后到日本求学,并于1914年9月正式进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科学习。1915年1月,李大钊在早大学习的第一学年,日本向中国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此事一出,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在文中写道:“凡有血气,莫不痛心,忠义之民,愿为国死。”如今读来,仍令人内心澎湃。

  为了进一步了解李大钊在日本求学期间的思想动态,我们找到了影印的《李大钊全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李大钊在早稻田大学留学期间曾写下一系列文章,从这些文章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李大钊在日本求学过程中时时刻刻关心国家前途命运,殚精竭虑以求救亡图存之策的高尚情怀。

  (二)

  在追寻革命前辈的足迹中,我们了解到,1901年至1915年,怀着“寻求救国之路”的理想,陈独秀先后5次东渡日本,其思想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关专家认为,陈独秀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与他早年的留学经历密不可分。

  综观陈独秀的留日历程,正如日本庆应大学学者长堀祐造所言,“陈独秀在日本学会了日语、英语和法语,是不小的收获。学习这些外语,对他了解各国新思想有很大帮助。同时,陈独秀在日期间结识了许多爱国志士,他们当中不少人后来成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力量”。

  在追寻革命前辈的足迹中,我们了解到,1917年10月,周恩来进入东京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补习日文,为报考日本大专院校做准备。

  周恩来当时居住在神田神保町附近。这里是追求进步的中国留学生聚会之地,他们举行集会、编辑革命刊物,探索救国之道。《周恩来旅日日记》中多次提到位于神保町书店街的东京堂书店,他曾在这里站着读完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书刊,默记下十月革命以后的政治党派,并在日记中作出概括总结。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周恩来阅读了日本早期马列主义传播者的作品。

  1919年,在告别日本前夕,周恩来游历了京都岚山等地,留下了包括《雨中岚山》在内的多首诗篇。《雨中岚山》中的“一点光明”被认为是周恩来对当时刚刚接触到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识。

  (三)

  精神震撼人心,信仰穿越时空。革命先辈为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绘就一幅幅激越沉雄的历史画卷,树起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他们的光辉事迹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新中国来之不易。

  百年光阴荏苒,神州沧桑巨变。如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革命先辈在斗争中形成的精神必将在我们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继续绽放光芒,指引我们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民族召唤青年,时代呼唤担当。青年是新时代的生力军,是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改的初心,也是我们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使命。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一定要将先辈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在新时代勇担时代使命。

  我们要时时刻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将自己的人生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用所学知识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奉献智慧与力量。

  奋斗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作为当代留日学子,我们要胸怀大志、刻苦学习,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把学到的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责任编辑:刘曦涵】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