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侨四海:侨宅里祠堂书斋一体 南洋色彩浓郁-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潮侨四海:侨宅里祠堂书斋一体 南洋色彩浓郁

2022年09月19日 09:55   来源:南方+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侨宅里祠堂书斋一体南洋色彩浓郁 | 潮侨四海

  汕头开埠后,潮汕人远渡重洋,南洋建筑文化迅速打破陈旧的风气,中西合璧成为当时侨宅的一大特色。当时的华侨不惜下重本,聘请设计师和工匠,大胆采用西方进口装饰材料,在设计风格上与时俱进、洋为中用。

  潮汕大地遍布的侨宅,拥有了博彩众长的开放品格,经世致用的商业意识,精雕细刻的特色,为后人留下集文学、书法、雕塑和工艺于一身美的艺术空间。

  大胆使用西洋进口材料

  清嘉庆《澄海县志》中就指出:“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

  作为华侨“寻根”意识的重要体现,传承礼敬先祖、慎终追远的中华文化传统,便是在发家致富之后,回乡营造祠堂、家庙,以纪念先人,以示不忘根本。

  汕头市澄海区博物馆馆长蔡文胜告诉记者,从一些祠堂建筑细部装饰、材料运用以及配套建筑上,也可以看出南洋文化带来的影响。

  位于澄海区东里镇起凤陈公祠,是泰国华侨所建。“哲谋广居”书斋与祠堂相邻,联成一体,整个呈现南洋蓝色,外观上则带有明显的西洋风韵。书斋内有多幅书法作品,中西文化糅合一体,毫无违和感。

  专家认为,除了石雕、木雕、嵌瓷、泥塑等传统技艺,有的祠堂运用高级进口釉面地砖,大胆地使用外来建筑材料,打破了传统礼制性的祠堂建筑风格。

  “锡庆堂”中蓝氏通祖祠,位于澄海区东里镇的南盛里。记者在现场看到,其门楼及大厅、拜亭的地面,运用了高级进口釉面地砖,取代不是传统的红砖或贝灰沙浆地坪做法。

  位于澄海莲下潜溪村的思成大厝,除门框石砌外,全部用彩色水磨石。潮汕乡土建筑知名学者蔡海松认为,百年前,水泥作为新兴建筑材料,进入潮汕地区也只是二三十年的事,在这地处偏僻的乡间,就用它来做彩色水磨石,的确是相当难得的。

  装饰出现西洋人物涂绘

  陈达在20世纪30年代所著《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一书中写道:“华侨的住宅,在外观与屋内的装饰,往往有外洋的影响。”

  原在泰国经营福成批局的许若明、许若德兴建的“明德家塾”,为福成批局在澄海隆都所设的投递批局旧址。家塾走廊窗楣灰塑彩绘上不乏西洋人物装饰,例如雕塑有孙中山立体像浮雕,一股西方自由平等主义之风拂面而来。走廊彩绘中国传统百子图,也出现西洋小孩,多子多福的传统美好愿望也不受国籍限制。

  专家告诉记者,百年前的潮汕工匠与时俱进、洋为中用,善于将中外艺术之长融合在自己作品中。

  华侨建筑群也频繁出现西洋图案。“哲谋广居”书斋的门楣就出现一对“天使抱球”,而旁边的大夫第则有“西方贵妇游船”的灰塑,开放、自由、包容、多元之价值观念在潮汕大地迅速蔓延。

  潮阳三大名园之一的西园,是光绪年间,宅子主人萧钦聘请民间工艺大师、族人萧眉仙为其设计建造的。记者在现场看到,设计师别出心裁,在这座传统园林建筑的假山植入石柱旋梯,还有玻璃圆顶的“天光”凉亭和仿西洋水晶宫的“地下水族馆”,都引领了时代的潮流。

  【记者】沈丛升 实习生 江炜婷

【责任编辑:王琴】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