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侨文化系列书籍出版 一笔一画书写侨乡文化-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潮侨文化系列书籍出版 一笔一画书写侨乡文化

2023年02月16日 15:1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挖掘潮侨故事,潮侨文化系列书籍出版

  一笔一画书写侨乡文化

  隐藏在历史尘埃里的百年建筑涅槃重生,海外侨人后代重回祖宅追忆往昔,沉寂许久的潮汕钱票映入大众视野……过去,潮汕大地曾活跃着无数华人华侨,他们因各种原因远赴海外打拼事业,功成名就后回报故乡,塑造了潮汕繁荣且独特的历史。如今,潮侨的故事被一点点挖掘,唤醒了潮汕大地的历史记忆。

  2月10日,由汕头市政协编撰出版的《潮侨四海》系列丛书(前4册)、《侨银通四海》和《侨批印记》等6册书籍在汕头举办新书首发仪式。上述6册书籍的编撰出版,是汕头用心用情做好新时代“侨”文章的一个缩影,也是背后无数专家学者日夜钻研潮侨历史的结晶。

  ●南方日报记者 谢嘉龙

  20年研究▶▷

  重现潮汕钱庄的兴替沉浮

  潮汕钱庄在纸上兴起、鼎盛、式微,乃至最后落幕,手稿末尾也随之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林惠忠如释重负地放下了手中的笔,看着手稿,又环视身旁小山堆似的书籍资料,满足、欣喜、不舍、怅然的复杂情绪油然而生。作为汕头市政协文史委特约研究员、《侨银通四海》编委会成员,他近乎以一己之力,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侨银通四海》十多万字的初稿创作,深入、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潮汕钱庄兴替沉浮的历史发展,阐明钱庄、金融与侨资的关系。

  “由于汕头开埠、华侨参与等历史原因,潮汕地区商业发达,钱庄也就应运而生,并对潮汕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林惠忠认为,金融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有时候通过考究一个时代的货币,就可以直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

  “近代钱庄大多发行对应的钱票,因此也诞生了兑换钱票的兑换所。”林惠忠向记者生动描述了钱庄兴盛时期的热闹场景。据他所述,在当时,大大小小上百个钱庄会在每天早晨和下午,聚集到汕头总商会的兑换所,互相兑换手中的钱票,议定汇价和利息。而在城市街头巷尾,也会有小型兑换点供百姓兑换所需货币,有的兑换点是钱铺,而有的兑换点只是一人一柜露天摆摊。

  林惠忠认为,虽然随着时代发展,钱票被法币替代,钱庄也退出历史舞台,但这并不意味着钱庄可以被人们遗忘。它对潮汕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革命史、经济史有着不容忽视的深远影响,对我们了解一百多年前汕头开埠形成的海外贸易发展、侨资汇聚、金融变革的历史演变有重要意义。

  除了讲述潮汕钱庄的历史,《侨银通四海》还收录了数百张比较有代表性的钱票,供收藏爱好者欣赏和文史专家研究。而这些钱票,来自林惠忠二十多年的珍贵收藏。

  “我研究钱庄二十多年了,陆陆续续从香港、台湾以及国内外的一些拍卖会上收集了数百张遗落在外的潮汕钱票,这才能在两个月内完成《侨银通四海》的初稿创作。”林惠忠感慨,《侨银通四海》是他写的第一本书,是他二十多年辛苦研究汇聚而成的宝贵成果,也是目前国内关于潮汕钱庄最为全面的一本书籍。他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潮汕钱庄的过去,保留这份珍贵的历史记忆。

  留学生助力▶▷

  让潮侨历史重焕生机

  多次前往汕头市图书馆、汕头市档案馆等单位查阅收集大量资料,通过海外留学生一本一本查阅国外资料……汕头市政协文史委特约研究员、《潮侨四海》系列丛书编委会成员张耀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书籍编撰背后的故事。

  “相关潮侨研究其实早在2017年便开始进行,一直到今年正式出版,历时五年,其中前期资料搜集就占用了八成时间。”张耀辉解释,他负责《潮侨贡献》一书。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很多潮侨企业的原始档案在大陆并没有留存,他们需要前往港澳台和国外查阅档案,但后来限于疫情无法出国,大多数时候只能请求海外留学生帮忙寻找资料。

  张耀辉举了潮汕铁路的例子。潮汕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民营铁路,由张煜南等多位华侨集资,日本台湾总督府铁道局为设计方,日本三五股份有限公司为项目中标方。当时张耀辉等学者在国内找不到潮汕铁路的原始档案,便从日本方面入手,通过日本留学生查阅到了所需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张耀辉为海外留学生的热情相助感到惊喜与感动。“留学生一听到我们的请求,就毫不犹豫答应帮忙。许多资料都是他们从图书馆、档案馆一本一本翻找出来的。他们认为,能为祖国尽一份力是自己的责任。”

  除此之外,张耀辉等学者也在研究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潮汕铁路公司总务处车务处的旧址。潮汕铁路在1939年6月因抗战需要被全部拆毁,位于现如今汕头火车路18号的潮汕铁路公司总务处车务处也逐渐荒废。直到2019年底,汕头市金平区启动潮汕铁路总务处车务处旧址修缮保护工作,这座被人遗忘的百年老建筑才迎来了“重生”。

  “修复这些历史建筑,让过去的历史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不会被人遗忘,是我们的愿望。”张耀辉感慨。随着时间流逝,关于过去的历史资料会越来越少,未得到发现保护的历史建筑会腐蚀消失,人们对过去潮侨的记忆也会逐渐模糊。他们需要与时间赛跑,尽可能将过去的历史记录下来,让更多人了解、知道自己生活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的辉煌。

  探究文化基因▶▷

  潮侨文艺唤起后人思乡情

  一说起华人华侨,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些大名鼎鼎的企业家、潮商,却很少关注潮侨文艺家。

  “潮侨文艺家将潮汕的绘画、诗词、歌谣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他们的贡献可能没有企业家那么明显,却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一方文化基因。潮汕文化在全球遍地开花,他们功不可没。”汕头市政协文史委特约研究员陈灼列举了许多位潮侨文艺大家的例子,比如“南洋画派”的开山鼻祖陈宗瑞与陈文希、萧遥天、洪世杰等。为此,陈灼等学者编撰了《潮侨文艺》,前期光是搜集潮侨文艺家的作品便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潮侨文艺》详细且系统地介绍了潮侨文艺家,其中收录的大量作品图片也可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参考。”

  汕头市政协文史委特约研究员、《潮侨四海》系列丛书编委会成员陈琳藩认为,潮侨文化有两个特点,一是把潮汕文化带到了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国家,因此在编辑丛书的时候着重聚焦潮侨艺术家在海外的创作成就,编撰出版《潮侨文艺》。二是潮侨把海外文化带到本土——体现在游子们把海外的建筑材料、设计理念等文化特点带回家乡。比如汕头市澄海区的起凤陈公祠,便是将东南亚与欧式建筑的特点融合到了潮汕传统民居里,产生一种独特的建筑美感。这些在《潮侨名宅》里有充分体现。

  与此同时,在调研侨宅的过程中,专家学者团队联系到了许多远在海外的潮侨后人,重新唤起了潮侨后人的思乡之情。“书籍其实只是一个缩影,早在书籍编撰出版之前,‘侨’的工作就已经在不断推进了。”

  据了解,《潮侨四海》系列丛书计划编撰出版8册,目前首发的是前4册《潮侨概述》《潮侨名宅》《潮侨贡献》《潮侨文艺》,后4册《潮侨祠堂》《潮侨慈善》《潮侨团体》《潮侨名村》将于今年10月编撰出版。陈灼认为,潮侨系列丛书的出版,在留给后世宝贵历史资料的同时,也能继承和弘扬华侨情系桑梓、心系国家的情怀。他同时也指出了《潮侨四海》设计的亮点:“《潮侨四海》系列丛书8册书籍的排序,对应‘侨’字的笔画顺序,寄托编者一笔一画书写‘侨’文章的愿景初衷。”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