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记者走进位于兰州的甘肃简牍博物馆,在简牍中感受千年前的烟火气。甘肃简牍博物馆作为目前中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类博物馆,其馆藏近4万枚汉、魏晋时期的简牍,记载内容涵盖当时政治经济、丝路贸易、诏书律令、仁孝之义、情谊往来等,如同一部记录汉代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图为游客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内参观。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图为讲述汉代河西民众生活细节的“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责寇恩事”木简册(仿制品)。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图为敦煌市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代木简。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图为游客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了解地湾汉简历史。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图为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参观展出的天水放马滩秦简建除(乙本)。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图为甘肃简牍博物馆展出的记录了古代交易物资的汉简。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图为在甘肃简牍博物馆里展出敦煌马圈湾遗址出土的汉简“九九之数”。 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图为甘肃简牍博物馆基本陈展“书于简帛”。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图为游客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参观展出的汉简。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图为游客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内参观。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图为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展出的木签牌。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图为游客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体验数字书写。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图为游客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参观展出的天水放马滩秦简。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责任编辑: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