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迁江华侨农场是广西自治区和来宾市华侨农场体制改革的示范点。围绕华侨农场“体制改革融入市场、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改革目标,结合来宾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始终坚持用发展办法逐步解决华侨农场的问题,促进华侨农场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向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农场职工由从事农业向从事工业和服务业转变,生活模式由农村向城镇转变。
2007年8月,来宾市在迁江华侨农场设立迁江华侨工业园以来,为了加快推进铝工业基地的建设,避免临时用地临时征所造成的效率低、成本高的弊端,增加全市的土地储备,去年8月,来宾市开始对迁江华侨农场国有土地进行整体回收,同时确保农场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确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首先是整体收回土地。按照土地上农作物青苗补偿标准和每亩发给标准补助费,全部整体收回土地,交由市土地储备中心管理,通过土地变性提供项目建设用地。
其次是全员安置失地人员。由市财政给1600多名失地人员发放上岗前生活补助费,并全额支付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
再次是建设集中居住小区,改善失地人员居住条件。将原国家统一安置房拆除,建设套房式住宅和“三产用房”相结合集中安置小区,目前该项目已开工建设。
最后是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失地人员的就业问题。一是通过技能培训安置到铝工业项目企业;二是成立迁江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园区水电管理、绿化、环卫和保安服务)提供就业岗位;三是整体收回农场土地后,利用不适合工业用的水面、山地区域和暂未用到的土地,通过发展观光农业、花卉产业等提供就业岗位。目前,迁江华侨农场花卉种植基地已经拥有34个种植大棚,其中24个大棚用于种植非洲菊,10个大棚用于种植玫瑰,可提供近20个左右就业岗位,年可实现经济效益100多万元。
迁江华侨农场试点改革的成功,已经成为来宾市华侨农场体制改革的示范点和华侨农场体制改革的模式。(陆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