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是广东省侨务大市,也是全国著名侨乡。
揭阳市侨联主席黄庆华,以侨为本,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励志图强。他从较高层次、较广视角去认识、把握和发挥侨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拓展侨务资源,努力把侨联“大家庭”建设成为和谐、温暖、有凝聚力和可依靠的“侨界之家”,赢得了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的广泛赞誉和尊敬。中国侨联副主席、著名爱国侨领庄世平先生生前由衷地说:“黄庆华真心实意地用侨心、热心和事业心对待侨联事业,认真做好侨务工作的每一件事,得到了众多海内外乡亲的好评,真是十分难能可贵!”
黄庆华从1995年主持揭阳市侨联工作以来,在侨务天地间洒下一串串辛勤的汗水、留下了一行行闪亮的足迹,散发温暖侨界的光与热,让揭阳的海内外乡亲无不津津乐道……
十年奉献 支援华文教育
海外华文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是华侨华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维系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国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凝聚侨心,促进祖国统一和增进中外友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庆华是支援海外华文教育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柬埔寨的乡亲们誉称他是海外华文教育的“使者”。黄庆华有特殊的海外关系,其老叔父黄意先生是柬埔寨王国政府前首相。黄庆华曾多次率团赴柬联络公务,与在柬乡亲关系亲密,柬埔寨潮州会馆与揭阳市侨联在相互了解和信任中,于1997年2月在金边市举行友好协作关系的签字仪式。
柬埔寨几经战乱和动乱,华文学校多次被迫关闭,九十年代以来,柬王国政局相对比较稳定,百废待兴,国家采取了对华文教育宽容政策,被迫荒废多年的华文学校教材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给续办华文教育造成严重影响。1997年2月,黄庆华率团赴柬埔寨访问,获悉台湾当局试图斥巨资为端华学校解决师资奇缺问题,并指定在校学生必须读台湾版的教科书被校方拒绝,黄庆华觉得事情重大,情况特殊。秉承“为侨服务,为侨办实事”和“急侨之所急,帮侨之所需”的宗旨,回国后,他立即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并撰写了《要求派教师支援柬埔寨华文教育的报告》,千方百计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终于促使在市教育系统推荐挑选了一批归侨侨眷优秀教师赴柬埔寨金边端华学校支教。同时,黄庆华还发动全市侨联系统干部职工捐书援教取得显著成效。
揭阳市侨联在连续八年向柬埔寨潮州会馆主办的端华学校赠送书籍的基础上,2006年6月下旬,黄庆华再次带着全市侨联系统干部职工集腋成裘汇聚的1万多册经筛选的历史、地理、科普读物等书籍,以委托船运方式送达柬埔寨端华学校。在捐赠仪式上,柬埔寨端华学校方校长激动地说:“揭阳市侨联自从1997年以来,连续8年送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华文书籍,帮助我们组建了端华图书馆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粮仓'?熏这真是雪中送炭,为海外华侨华人后代造福啊,柬埔寨乡亲们深为敬佩!”
柬王国政府副总理杨来盛和柬王国商务部副部长郭基(两位先生的祖籍均为揭阳)都对揭阳市侨联热心支援柬埔寨华文教育的义举给予较高评价。柬埔寨潮州会馆副会长兼文教组长黄焕明先生由衷地说:“柬埔寨华社接待过无数访问团,但有些只是名义上的‘访问’,吃顿饭照个照,造个声势,应诺的事再无下文。而黄庆华一诺千金,把咱们侨胞的嘱咐牢记心头,真情实意为咱们旅外侨胞办好事实事,大力支持海外华文教育事业,体现了家乡侨务干部的远见卓识和为侨风范!”
十年来,黄庆华带员先后赴柬埔寨等地参加各种捐书援教活动近十次,带头组织赠送各类华文书籍近二万册,还多渠道多层次推荐赴金边支教教师3批。如今,与揭阳市侨联联系密切的柬埔寨首都金边的端华学校,已由原来的5000多学生发展到目前的16000多名学生,成为东南亚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华文学校。随着华文教育的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侨居国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创新机制 拓展侨务领域
2008年8月28日,揭阳市侨联在香港隆重举行了“香港揭阳侨联联谊会成立暨首届会董就职典礼”,中国侨联主席林军,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周俊明,中国侨联副主席、广东省侨联主席王荣宝,中国侨联副主席、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主席陈有庆等九位侨界知名人士作为主礼嘉宾。揭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谢峻率揭阳市党政有关部门、统战、侨务和侨联系统等领导组成的庆贺团共43人赴港参加庆典活动,出席庆典大会的会员和嘉宾共500多人。
香港揭阳侨联联谊会是经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署核准注册登记的社团组织,业务上接受揭阳市侨联的指导。其会员由揭阳市侨联在港的荣誉主席、名誉主席、顾问、委员和在港归侨侨眷自愿组成。会董会设主席制,首届会董会主席由中国侨联顾问、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会长、香港侨界社团联会永远名誉会长、揭阳市侨联名誉主席叶树林先生担任,现已发展会员几百人。
香港揭阳侨联联谊会得到了香港侨界社团的大力支持,侨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中国侨联副主席、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主席陈有庆(GBS太平绅士),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主席余国春(GBS太平绅士),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省级政协委员召集人、香港四洲集团主席戴德丰(博士),中国侨联顾问、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会长马介璋(BBS),广东省侨联副主席、广东侨联香港联谊会会长张恭泰先生等分别被聘为该会荣誉主席。同时还聘请了一批揭籍乃至潮籍等社团领导、侨界知名人士分别为名誉主席、顾问,大大增强了联谊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黄庆华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揭阳市是侨务大市,旅居香港归侨侨眷等揭籍乡亲多达50万人,把这些宝贵的侨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侨界、和谐香港做贡献是新时期侨联香港联谊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早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夕,黄庆华通过多次赴港调研,1997年6月撰写了《香港回归与侨联工作》论文,预见性地提出了“香港回归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必然产生一些新的特点,侨联工作者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发挥在香港侨联工作中的独特作用”的对策与建议。该论文获《中国现代理论发展丛书》编辑委员会主办的“全面建设中国小康社会暨年度优秀论文学术研讨会”特等奖。2007年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香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侨联香港联谊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黄庆华利用多次赴港联络公务活动机会,深入香港社会各阶层,了解香港社会呈现新的特点,在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前夕,黄庆华又撰写了《新时期侨联香港联谊工作之我见》论文,指出了香港侨联联谊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论述了香港侨联联谊工作的独特优势和有效途径,提出了真知灼见。黄庆华对侨联香港联谊工作提出的具有前瞻该性的见解得到中国侨联的重视和肯定。该论文载于中国侨联主办刊物《中国侨联工作》2007年第6期。
由此可见,成立香港揭阳侨联联谊会,是黄庆华在侨务工作生涯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项力作。他通过对新时期如何开展香港联谊工作进行调研,反复分析后作出的正确判断。他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结合香港侨务工作的实践经验,大胆提出了“引导吸呐香港侨界热心人士尤其是新生代骨干力量成为侨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的主张与见解。香港揭阳侨联联谊会的成立,就是他对这一见解的成功实践。黄庆华主席带领一班人组织、协调推动建立香港揭阳侨联联谊会,这一创新之举得到中国侨联、广东省侨联、广东省委和揭阳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中国侨联林军主席感慨地说:“庆华同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侨的优势,创新工作机制,搭建联谊平台,扩大侨界影响,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做贡献,体现了解放思想,当好全国侨联系统排头兵的精神风貌,其点上经验应给予总结推广”。广东省侨联对此高度重视,以《揭阳市侨联积极推动成立香港揭阳侨联联谊会》专题简报(2008年第22期)发给全省各市侨联学习参考。
1995年以来,揭阳市侨联先后与东南亚、欧美、港澳台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8个侨社团和国内的十多个省近百个市的侨联组织、潮人社团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富有成效拓展侨务领域。1993年4月市侨联成立以来,全市各级侨联累计为侨办好事实事2939宗,接待处理来信来访4054宗,联络接待回乡探亲、旅游、观光,参加庆典活动的海外乡亲25.3万人次,引进和协助党政有关部门引进项目1481宗,利用外资115.5亿元,发动和协助发动侨胞、港澳台同胞捐资兴办公益福利事业3886宗,共计23.9亿元。
多年的耕耘换来累累硕果,黄庆华成功实践了“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工作理念,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业绩。其主要社团兼职为:中国侨联委员、广东省侨联常委、广东省侨史学会常务理事、揭阳市政协常委、揭阳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揭阳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香港揭阳侨联联谊会永远荣誉主席、广东潮人海外联谊会顾问、深圳潮人海外经济促进会顾问、珠海潮人海外联谊会顾问。他连续多次获得多项“省级”、“国家级”荣誉:1998年11月被评为“广东省侨联系统为实现‘九五’计划作贡献先进个人”;1999年7月被国务院侨办和中国侨联联合评选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2000年4月参加广东省委“三讲教育”驻汕头市金园区任“三讲”巡视组副组长,因工作成绩突出受上级领导表扬。2004年7月,在全国第七次侨代会上,他荣获“中国侨联工作先进个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彰和亲切接见。2002年、2005年、2006年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揭阳市直“七一”纪念大会上受表彰。
面对获取的佳绩,黄庆华谦逊地说:“我是一个普通侨务工作者,为侨服务是我的天职,这是我应该做的”。他经常告诫自己:侨联工作虽默默无闻永无止境,但侨事无小事,要想干大事、善干事、干成事,就要敢于破解发展难题,勇于承担责任;就要淡薄名利,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就要耐住寂寞,殚精竭虑,下苦功夫。黄庆华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广大的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把光和热献给了侨界事业。(黄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