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中国侨界 【字体 】【打印
杂家李滨声
     

    □文、图/京梅

  盛夏,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被誉为中国漫画大家的李滨声,在坐拥二百多年历史与掌故的北京恭王府举行收徒仪式——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古琴专业的金雨阁正式拜入老人门下,成为跟随他学习漫画的第一人。尽管早已深居简出;尽管低调的李老特意叮嘱不要邀请媒体,但次日,当唯一到场的记者朋友以《著名漫画家李滨声跨界收徒多位文化界人士见证》为题在中国新闻网上披露此事后,不到10小时,就已经有59家网站予以转载!

  日前,笔者来到李老的家——北京朝阳区一幢上世纪80年代的老式楼房里,采访了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老艺术家。

  大起大落传奇人生

  李滨声,字浴非,号梨园客,原籍辽宁本溪,1925年生于哈尔滨。时,毕业于奉天省立女子师范的母亲(满州贵族出身,其父为民国初年国会议员)以“滨生”者必多重名,遂以《滕王阁序》中:响穷彭

  “渔舟唱晚,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为爱子取名“滨声”。而令她始料未及的是,此后,这两句文言竟真成为这孩子命运的写照——他的人生大起大落,既有“渔舟唱晚”;更有“雁阵惊寒”。

  1946 年,李滨声进入北平中国大学法学院政治系攻读,北平解放时,提前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此后华北大学进城,广招人才,擅长戏曲表演与绘画的李滨声带艺入校,学习一年半,毕业后分配到北平(北京)文艺工作委员会当美术干事,很快参加到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的工作中。1952年,他27岁,设计并雕塑完成了位于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大戟门前的“和平鸽”。同年10月《北京日报》创刊,他调去当美术编辑。上世纪50年代,各报都非常重视人民来信。一次日报接到一封信,说自己由于向上级反映问题,被单位领导斥为“无组织无纪律”,受到处分。报社刊发这封来信时,让李滨声配画。李滨声画了一个人手持一封信正待往“读者来信”信箱里投,身后一位领导模样的人抡起一顶大帽子瞬间将他扣住……此前,国内各报刊只有“抨击帝国主义”的“时事漫画”,而以“人民内部矛盾”为题材的漫画则是从李滨声这幅画开始的。他由此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高度认可和广大读者的崇拜、信任,到后来,很多来信来访的人索性直接就找李滨声;就连当时的副市长刘仁到《北京日报》社视察时,也点名要见他。

  20 多岁就成为了著名漫画家,就当选为第二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正可谓春风得意。而他的漫画创作高峰期也同时到来,那时画的许多画至今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其中一幅《夜行的故事》,经相声大师侯宝林、郭启儒改编成《夜行记》演出,家喻户晓,被奉为相声经典……

  除漫画外,李滨声对人大代表的角色也非常尽职,他回忆说,那时候,梁思成是北京人大的风云人物,而他非常认同梁大师的城市保护理念:“每次拆除古建都要进行一场激烈的两派斗争,我总是站在反面,也就是梁先生那一边。”

  李滨声充满阳光的黄金岁月

  在他32岁时骤然结束。1957年,因为在《北京日报》上发表一幅叫《没嘴的人》的漫画,他被当做右派揪出,罪名是“恶毒攻击社会主义言论自由”。那是1957年的7月,仅仅两个多月前的五一劳动节,他还是在天安门观礼台上观礼的“人民代表”……

  自此,历次政治运动,李滨声都受到牵连,他写了20多年的检查,从写字、画画的文化人,变成被改造的体力劳动者;从参政议政的“人民代表”变成被“人民”斗争的“阶级敌人”,其中的滋味,自是言语难述!等到1979年恢复工作时,他的手已经僵硬得握不住画笔了……

  如今说起这些,老人的心静如水,没有一丁点的不平衡:“我失去了时间,但也收获了很多。比方说,通过劳动,我具备了不少的生产知识和技能,时期,‘文革’干了8年架子工,能高空作业,相当5级工的水平。”

  从“反右”到“文革”,中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蒙受不白之冤,那一段历史,无疑是对人性与人格的严重摧残,许多人不愿意也害怕回忆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李滨声却全无忌讳,他常常在各种聚会场合,谈起自己这20多年的经历,而那些能令寻常人心酸落泪,甚至愤慨发狂的往事,经他说出来,都成了风趣、滑稽、让人深思、引人发笑的故事。这,就是幽默的力量!

  多才多艺丰厚人生

  幽默,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不懂幽默的人,画不了漫画。李滨声无愧是一位优秀的漫画家,逆境,也未能磨灭他天性里的幽默!他用他的大智慧挥洒人生逆境:20 多年的“右派”生涯,挨批斗自成家常便饭,后来,他以一次挨斗场景创作了漫画《我坐飞机》……

  下放北京郊区劳动改造的20余年,很长时间,每月只有18元的生活费。一年冬天,到该轮休回家了,却囊中羞涩,差两毛钱不够买火车票,于是,他仗着有副好身子骨,硬是从门头沟区的三家店冒雪步行十几个小时走到西直门!后来,这件事变成了他笔下的漫画《神行太保》……

  谈到这次跨界收徒,李滨声说:“我从来就没有收过跟我学习漫画的徒弟,因为我们画漫画的人,没有教材,也没有师承关系。漫画是画印象,画认知,画对于事物的看法。不是画客观存在的人物象形。像华君武是搞银行的;方成是化学家。我们都是半路出家。说起来,漫画挺简单,三元素——能画直线和圆,会点个点儿,就会画漫画了。”话说至此,我明白了,老人是想说:漫画的功夫在画外,看似三笔两构,实则内蕴极深,漫画家需要学问、灵气与思想!因为漫画最强大的生命力是讽刺,是通过鞭挞假恶丑来歌颂真善美!正因如此,李滨声的漫画曾经影响了几代人,他独具魅力与特色的作品伴随着中国读者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李滨声自幼酷爱京剧,十岁时就客串过《汾河湾》中的娃娃生薛丁山。40年代,在沈阳上中学时加入一个业余京剧团,每周彩唱公演一次,一年要唱几十场戏。最初他唱架子花脸,后改演文武小生。从那时就成了有名的京剧票友,后来到北京上大学,课余参加票友活动,在长安大戏院演出过《白门楼》、《罗成叫关》、《辕门射戟》,都是武小生里的重头戏,而且起霸、耍锤出手、开打等动作利索干净,绝对不让科班。后来,他还与名家合演过《群英会》,他扮周瑜,舞剑时,裘盛戎兴之所至,为之打大锣。

  1995年7月,70岁的李滨声在举办个人画展同时,在北京人民剧场举办了《李滨声京剧专场》,所演剧目文武双全:《八大锤》由北京京剧院三团助演;《春秋配》与京剧表演艺术家李慧芳、孙玉祥友情合作。至今,在滨老的寓所中,还有经常练功用的大锤、翎子,他这一生是离不开京剧的。

  滨老还是个高水平的魔术师,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能演大型魔术。中国央视和日本电视台都曾经为他录制过节目。每年采风活动的茶余饭后,“李老的魔术”是必不可少的“传统节目”,还记得2010年在山东,他表演了刘谦风靡中央台的那个绝活“硬币穿杯”。看得大家目瞪口呆,连彩也忘了喝!

  此次采访,得知李老从年轻时代就开始学习魔术,“那时是为训练自己的敏捷、谨慎——因为“戏法人人会变”,要想跟别人不一样,就需动脑筋,不断思索。”而今,老人对魔术有了更深的感悟:“魔术利用声光电等科学工具,制造出种种反科学的假象,以超现实的诱惑给人们带来娱乐。中国人叫它‘戏法’,‘戏法’者只能骗人无法骗己;骗人一时而无法一世。这就是魔术蕴含的哲理。”

  此外,李滨声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民俗专家,2006年5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民俗画集《燕京话旧》。而当初,作家叶广芩的京味小说《采桑子》计划改成电视剧时,也是聘请他当民俗顾问。后来导演林汝为对人讲,说这个顾问可真是找对了!过去旗人怎么梳头,现在人懂得不多了,书里也没写细致,但电视画面上却需要很清楚。李滨声就在剧本旁边给注上,过去女人梳头的动作、步骤,要把条子含在嘴里再梳后面的头发等。(上)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