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大年
管仲、鲍叔牙都是东周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谋士和宰相。当时中原地区十几个诸侯王国互相争霸,要当盟主。管、鲍二人不仅通力合作辅佐齐桓公,成就“五霸”之一的强国大业,还留下了真诚交友之道,流芳后世。
他俩年轻时就是好朋友,曾经合资做生意。管仲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出的本钱少;鲍叔牙比较富裕,出的本钱多。管仲聪明过人,擅长经营,跑过许多地方,捕捉商机,生意越做越红火。可是每次赚了钱,他都给自己多分红利。鲍叔牙手下的伙计觉得不公平,认为管仲贪财,就问鲍叔牙知不知道这些事?鲍叔牙笑着说:我知道他家里穷,赡养老母,缺钱花;我还知道他比我能干,生意做的好,主要靠他。这点儿红利就当作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吧。管仲听说后,深受感动。
后来,他二人怀着富国强兵的愿望,分别担任齐国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谋士,尽心辅佐。齐襄公去世后,齐国内乱,国内无君。此时在国外避难的公子小白与鲍叔牙决定,立即回国,登基继位。同时在鲁国避难的公子纠也要争夺王位,派管仲去中途伏击小白,他射了一箭,差点没把小白射死。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回到都城登基,是为齐桓公。齐鲁两个邻国互争霸业,矛盾甚多,公子纠怂恿鲁庄公发兵攻打齐国,遭到失败。齐军反而攻入鲁国,迫使鲁庄公求和。
鲍叔牙已担任齐国宰相,他提的停战条件是:交出公子纠的人头和活着的管仲。
齐桓公说:好,就让管仲活着回来,我要亲手杀死他,报那一箭之仇!
鲍叔牙说:管仲才华出众, 我是要他回来辅佐您的。您要成就霸主大业,就必须重用人才,做君王的不能计较那一箭之仇——管仲当年中途伏击我们,是执行公子纠的命令,谋士各为其主,责任不在他;现在纠已去世,我愿帮助
管仲认清大局,改弦更张,为齐国效力。恳求明公宽恕他吧。齐桓公是胸怀大志的人,觉得鲍叔牙的建议有道理, 也相信他能说服管仲为齐国效力,便答应了鲍叔牙的请求。
管仲被送回齐国之后,与知心老友鲍叔牙彻夜长谈,讨论各诸侯王国的形势,又感激齐桓公不记私仇之大度,便向齐桓公提出了富民强兵的计划:体恤民生,改革经济,发展盐铁渔业,兴商铸币,兵农结合。这个计划高瞻远瞩,有条有理,很受齐桓公重视,当即采纳,委任管仲负责实施。
鲍叔牙听了也很兴奋,这个计划与自己的抱负一致,而且更全面、更高明,就主动提出把宰相的位置让给管仲,保证他有职有权地开展工作。齐桓公再次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齐国官员议论纷纷,有的不信任管仲,有的为鲍叔牙抱不平。鲍叔牙为了让管仲放心大胆治理国家,自己索性辞官回乡了。管仲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管仲一心一意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很快成为诸侯列强的霸主。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有重要建树和著作, 被誉为 “天下第一宰相”。这位古代政治家的成就,与知己好友鲍叔牙多方面的帮助密不可分。
管鲍之交传美谈。鲍叔牙爱人才,重友谊,顾大局,不计个人名利得失,这种品质和胸怀,成为中国历史上真诚交友的楷模。诗人杜甫曾经以批评那些不重友谊的人:“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此道今人弃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