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擅长楷行两体,书法自成一格,所书皆开阔雄浑,朗健清逸,笔势舒敛有致。孙中山在一生的革命生涯中,曾结识了不少潮籍人物,当中既有本土革命志士,也有海外爱国华侨。他们都热烈拥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慷慨无私支持并积极参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不惜为之倾家荡产乃至奉献生命,立下了卓著功勋。孙中山对此深表感谢,或撰文撰联,或题匾题幅以赠,表彰他们对革命的贡献。
“天下为公”赠江少锋
江少锋是上世纪初潮州一位颇有名气的银行家。江家世代以经营钱庄为业,家资殷实。青年时期,江少锋便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熏陶,有追随孙之志。后少锋经好友薛仙舟介绍认识了孙中山,两人成为挚友。不久,孙委派江着手创建一家国家银行,以此来联络世界各地华侨,争取他们对革命的支持。江不顾自己病弱的身体,四处奔波游说。在他的努力下,很多华侨都支持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纷纷解囊捐资,中华商业银行最终创办起来。1913年孙中山为特为其题匾“天下为公”,上款是“少峰先生嘱”,下款是“孙文”。
撰文题联赞陈耀衢
陈耀衢,1879年出生于潮阳贵屿镇华美村一贫寒家庭。1896年,17岁的陈耀衢到泰国谋生。几经努力,至1905年,陈耀衢在泰京已成为众所瞩目的企业家。1909年,陈耀衢参加同盟会,后又成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党员。陈耀衢在商务繁忙中,不顾劳累,奔走于广东同乡中筹款,支持国内建设,并于1921年将所筹得的180万银元带回国转捐给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受到孙中山先生的赞扬。1924年,孙中山先生曾亲笔驰书,称赞陈耀衢“热心党务,迭次讨贼,卓著勋劳,操劳运筹,慨助巨款,崇德气誉,久已远近昭彰矣”,并希望陈耀衢“今后党务之策划与饷项之运筹,仍请继续努力。”孙中山还亲题一联赠陈耀衢:“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博爱”赠郑智勇
郑智勇穴1851—1935年雪,原名海涛,别号二哥丰,出生于潮安县风塘淇园村。12岁时,郑到泰国谋生。几经努力,成为泰国资力雄厚的华侨巨商。1903年,孙中山赴曼谷发表革命演说。郑聆听了救国道理后,对孙中山十分敬佩。翌日,孙中山亲临郑宅走访,郑在大夫第以贵宾礼待,在孙中山的动员下加入同盟会,并与孙中山结拜为兄弟,表示要从经济上支持孙中山。孙中山见此甚为高兴,特地手书“博爱”两字赠他,意在勖勉智勇“广行仁爱,济弱扶倾”。智勇心领神会,将此墨宝悬挂于大厅之上,作为座右铭。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郑智勇践行先前的诺言派第五子来祝贺,献5万光洋及象牙雕刻工艺品,后又赠暹币100万给广东都督府。
“萃英小学”赠陈美堂
陈美堂(1872—1936),潮阳沙陇浩溪村人。1905年,在泰国参加同盟会。1919年护法军舰队南下广州,美堂往广州谒见孙中山,捐巨款支援海军,得到孙中山的嘉奖。孙中山特亲笔为美堂玉照签名:“美堂同志惠存,孙文”。自此,孙陈友谊深厚。同年,美堂回家乡创办“萃英小学”,孙中山为其题写校名(现已佚)。孙中山还曾赠瓷板像给美堂,瓷板上印的是孙中山先生出任大总统期间(穿着礼服)的像,上面亲书“美堂同志惠存”。该瓷板像现仍完好保存于陈氏裔孙处。
“懋著勋劳”奖方瑞麟
方瑞麟(1880—1951),又名少麟,普宁洪阳镇人。1905年留学日本并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06年受孙中山委任,方回潮汕协助许雪秋组织黄冈起义。起义失败后,赴新加坡任《中兴日报》主笔,继续鼓吹革命。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任南京政府非常大总统,特命方为南洋华侨宣慰员。方同秘书许锡如不辞辛劳走遍南洋群岛20余埠市,发动华侨支援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回国后,孙中山亲笔书写“懋著勋劳”四字赠他,以示褒奖。
“博爱”赠林国英
林国英,又名伟侯,1878年出生,澄海隆都鹊巷村人。早年留学日本认识了孙中山,后加入同盟会。1907年,林国英受孙中山派遣回国参与策划丁未黄冈起义,任后方指挥官。黄冈起义失败后,林国英奔赴越南,后又回广州继续从事民主革命工作。他所撰写的《丁未黄冈举义记》碑文,现仍保存在饶平黄冈镇。孙中山曾赠林国英“博爱”手书一幅,现仍完好珍藏于林家。
此外,1912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亲笔写“旌义状”给南洋的张永福、林义顺、林受之等潮籍爱国华侨,表彰他们为共和事业不遗余力,为开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孙中山还曾给潮籍的张竞生等一大批革命志士亲笔签名颁发委任状,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陈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