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这些世界遗产超赞!不来看就亏了!-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广东这些世界遗产超赞!不来看就亏了!

2021年07月28日 15:24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作者 孙秋霞 王坚

  在广东,除了吃美食,还有两个世界遗产不可错过。一个是开平碉楼与村落,另一个是丹霞山。

  开平碉楼:“洋气”的乡土建筑

  作为电影《让子弹飞》的主要取景地,位于江门的开平碉楼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江门开平自力村碉楼群。中新社 何俊杰 摄

  从明代中后期出现的开平碉楼,大量兴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集防卫、居住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现存1833座,分布在15个镇(街道)。

开平自力村碉楼群。中新社 何俊杰 摄

  开平为何建造如此多的碉楼?据了解,明朝嘉靖年间,开平还未设县前,这里土匪猖獗,当地民众开始兴建碉楼以自保。此外,由于开平洪涝灾害频发,防洪也是碉楼的一个重要功能。

开平自力村碉楼群。中新社 陈楚红 摄

  为了突出防匪功能,前期的碉楼采用铁门铁窗,且墙身厚实,墙体上设有枪眼。到了20世纪30年代,在保留枪眼和铁门铁窗等防御设置之外,当地村民增大门窗,外观装饰也更加美观。

开平自力村内的铭石楼。中新社 何俊杰 摄

  值得一提的是,中西合璧是开平碉楼有别于中国其他地方传统乡土建筑的一大特点。

  例如,每一座碉楼的西式山花的下面,龛有一个中式的匾额题写楼名。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中世纪欧洲城堡的圆柱体岗塔、哥特式的尖拱等西方建筑元素都可以在开平碉楼里找到。

开平自力村内的铭石楼。中新社 陈楚红 摄

  开平碉楼为何融合了西洋建筑元素?这是因为开平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当地在近代出现大量的华侨,众多旅居欧美各国的华侨回乡后,不仅带回了资金,也带回了浓郁的欧美风情。

游客站在铭石楼楼顶拍照。中新社陈楚红摄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广东首个世界遗产项目,同时也是国际“移民文化”的第一个世界遗产项目。2020年,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开平自力村碉楼群。中新社 何俊杰 摄

  记者在自力村看到,成为世界遗产后,很多居民依旧住在这里。部分碉楼对游客开放,里面摆放着主人原有的家居陈设。

铭石楼室内陈设。中新社 陈楚红 摄

  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谭意军告诉记者:“文旅融合是我们遗产保护的最大亮点,开平碉楼成为5A景区后,这里的软硬件都有提升。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本地村民的门票分红也越来越多,他们更加乐意在村里面居住,并协助政府保护好碉楼。”

铭石楼室内陈设。中新社 陈楚红 摄

  广东侨乡华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谭金花向记者介绍:“在遗产保护方面,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让村民一起参与。自力村有一户村民拿出自己的碉楼做家族展览馆,他们还建立基金会保护碉楼。马降龙村落有一个华侨的后代是建筑师,他出了一本书介绍祖先出国的历程。还有一些从海外回来的人也积极参与保护祖先的房子。”

  丹霞山:“自然”的鬼斧神工

  丹霞山座落于韶关市仁化县,是广东首个世界自然遗产,也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命名地。

云墨丹霞山。贾宁 摄

  在丹霞山风景区,阳元石、阴元石、观音石、僧帽峰等逾600座山石栩栩如生、形态各异,令人不禁拍手称奇。

螳螂石。蔡建红摄

  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昉告诉记者,丹霞山当地已开展多维度世界自然遗产地教育,当地村民、游客、旅游从业人员、景区管理人员多方参与,认识遗产地价值,参与保护行动。

  陈昉称,过去,游客喜欢听传说听故事,现在,游客还想了解丹霞山是通过什么地质运动形成的?为什么是红色的?对于地球保护有什么价值?

朝阳浴舵石。陈志芳摄

  “这些年到丹霞山的游客文明旅游素养逐步提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悬崖峭壁上垃圾数量的减少。比如,以前完成一次清洁工作需要四五天时间,但现在一般情况下仅需两天。”景区内,从事崖壁卫生清洁工作的朱省华队长说。

锦岩赤壁。刘加青 摄

  记者了解到,丹霞山一般每个月会开展两次悬崖垃圾人工清洁工作,清洁区域包含长老峰的舵石、虹桥拥翠等片区,而每次需要清洁的悬崖面积则有几千或者上万平方米不等。在朱省华眼里,丹霞山会越来越好,因为游客的旅游方式发生了转变。

  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同时,当地还不断改善民生,发展经济。陈昉回忆道,过去,我们只是在卖景区门票,现在,我们想尽办法“留”客人,让游客学习地质地貌知识、了解生物多样性、体验当地风土人情。

茶壶峰。刘加青 摄

  以阳元石山脚下的断石村为例,坊间曾流传村里生男娃概率高,一时间此地成了求子宝地。当地抓住了机遇,各式各样的民俗体验活动陆续开展,艾糍制作、磨豆腐、藤编等当地特色活动也受到了游客喜爱。

  “丹霞山景区内的村子,和所在地仁化县其它村子一样,进行了村容村貌改造,环境卫生整理,不管你买不买票,进景区还是进乡村,处处都是像画一样的。”陈昉说。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