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广东省华侨农场

2014年04月29日 14:52  参与互动
字号:

  1.红旗华侨农场(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

  红旗华侨农场1969年12月建场,1973年12月,红旗国营农场由省农垦管理局接管,易名为广东省国营红旗农场。1978年开始,农场又先后安置了6批共2816名归国的越南难侨,更名为红旗华侨农场,隶属广东省华侨农场管理局管理。1988年,红旗华侨农场划归珠海市管辖,1990年1月成立红旗管理区,享受县一级经济管理权力,保留华侨农场,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2000年1月20日,红旗撤区建镇,并于2001年纳入新成立的珠海市金湾区管理。2002年,红旗镇与小林镇合并,隶属珠海市金湾区政府管理。

  红旗镇位于西江出海口鸡啼门与磨刀门之间的南海之滨,以珠海快速干道为主轴,东托市区、西通珠海港、南连珠海机场、北倚珠江三角洲腹地,拥有4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及12000多亩淡水养殖基地,是珠海市的“菜篮子”。红旗镇是金湾区主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被定为广东省268个中心镇之一。辖区面积123平方公里,总人口113768人,其中归侨1657人,侨眷1714人。

  2、迳口华侨农场(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

  1978年,国家为安置越南当局排华产生的归国难侨,在国营迳口农场的基础上创建了迳口华侨农场。1998年佛山市对迳口华侨农场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迳口华侨经济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模式。2003年,迳口华侨经济区移交三水区管理,作为三水区人民政府的副处级派出机构。2008年10月13日,经省政府同意,迳口华侨经济区与大塘六和村合并成立南山镇,并于2009年5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保留华侨农场牌子,实施镇级政权管理。新成立的南山镇仍保留迳口华侨经济区管委会和迳口华侨农场两个牌子,隶属佛山市三水区政府管理。

  佛山市迳口华侨农场位于三水区最北端,与肇庆的四会市、清远的清新县接壤,辖区土地面积达到115.62平方公里,总人口23000人,其中归侨1490人,侨眷1282人。1964年农场成立至2003年上半年这段时间,由于体制原因,迳口一直是“一条甘蔗,一个糖厂,一个砖厂”,守着农业,没有工业,错失了发展良机。2003年迳口华侨农场(迳口华侨经济区)划归三水区管理后,确立了“主攻工业”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积极进行招商引资,东南亚最大的电脑机箱生产企业中昌电子电脑、全国乳业第一品牌伊利集团相继落户迳口,南山镇的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基础也奠基于此。2008年7月15日,佛山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报告》把迳口华侨经济区、六和分别定为限制开发区和不开发区。同年10月,省政府同意设立南山镇。这段时间南山镇发挥生态优势,以打造 “广东香格里拉”为目标,一批生态、养生、休闲旅游项目先后上马,保留和打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3、海宴华侨农场(海侨经济管理区)

  海宴华侨农场创建于1963年9月,由广东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对农场进行直接管理,共安置归难侨3510人,并吸收台山海宴新河、护亨两个大队并入农场。1995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镇级建制,1996年3月28日挂“台山市海侨镇”牌子, 2001年7月,改设海侨经济管理区,并保留原华侨农场牌子,隶属台山市政府管理。

  海宴华侨农场位于台山市西南沿海与漭洲、上下川岛相望,东北与海宴镇毗邻,西边与汶村镇接壤。辖区总面积17.46平方公里,全场人口5332人,其中归侨1560人,侨眷1436人。农场以蔗糖产业为主业,有面积达800公顷的连片甘蔗种植基地,有日榨600吨的糖厂一座,年产甘蔗达八万余吨,产优质白砂糖近万吨,由此被誉为“蔗糖之乡”。同时农场背山面海,自然环境优美,拥有独特的侨乡文化资源,先后建成的东南亚风情园、东南亚风情歌舞艺术团、印尼归侨家庭博物馆等每年接待近10万名游客。

  4、陆丰华侨农场(汕尾市华侨管理区)

  陆丰华侨农场创办于1952年11月,先后安置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归难侨近2万人。侨场成立以来,行政管理体制历经七次较大变革,1994年7月,汕尾市委、市政府在陆丰华侨农场的基础上设立汕尾市华侨管理区,行使县一级行政、经济管理职能,隶属汕尾市政府管理。

  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地处广东东南沿海,汕尾东部前沿,辖区面积32平方公里,下辖石古、华兴、屯寮、尖山4个科级办事处9个行政村,总人口18900人,其中归侨2330人,侨眷4249人。该区区位优势突出,毗邻港澳,位于深圳、汕头两大经济特区之间,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农场(侨区)着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出台多项措施给予政策、资金等扶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马来西亚红杨桃、奎池油柑、泰国菠萝蜜等特色农产品,并新引进桂花梨、葡萄、马来西亚金蕉等新品种,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了数家内外资企业落户。

  5、平沙华侨农场(珠海市高栏港区平沙镇):

  1978年,平沙接收了6623名越南归难侨,并更名为“广东省平沙华侨农场”。1988年广东省政府将平沙华侨农场下放珠海市管理,1990年1月更名为珠海市平沙管理区,仍保留华侨农场建制。2000年5月改为平沙镇,隶属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政府管理。

  平沙镇位于珠江出海口的西侧,东接鸡啼门,西临黄茅海,北与斗门区乾务镇接壤,辖区面积197平方公里,是珠海市陆地面积最大的镇,总人口78595人,其中归侨2354人,侨眷4960人。2000年建镇以来,引进了包括三一重工、珠江钢管、太阳鸟游艇、海泉湾度假区等重大项目,涉及海洋装备制造、游艇制造、旅游等行业。2008年,平沙被授予“广东省(游艇)技术创新专业镇”,平沙游艇园区已经成为目前中国游艇制造产业密集度最高、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游艇制造基地;投资70亿元的海泉湾度假区占地5.1平方公里,集休闲、娱乐、康体、会议、会展为一体,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首个“旅游休闲度假示范区”称号;平沙也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罗非鱼养殖基地达1.56万亩,水果木瓜、珍珠芭乐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3.3万亩,成功打造了“平沙”牌罗非鱼、珍珠芭乐等知名农产品。2008年2月,由农业部、国台办批准设立的广东首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在平沙挂牌成立,目前已经引进了永呈园艺、台湾兰花种植基地等31家企业,50多种台湾特色水果进入园区,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台湾农民创业园、游艇基地和海泉湾度假区已成为珠海三张靓丽的名片,平沙已获得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国家生态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

  6、英德华侨农场(清远英德市东华镇)

  前身为始建于1954年的广东省粤北曙光机械农场,1957年开始先后接收安置印尼、越南等国归侨8000多人,隶属广东省侨委,1978年划归广东省华侨农场管理局管辖。1988年下放清远市,由清远市农委主管。2000年8月设立英德市英华镇,保留广东省英德华侨茶场牌子,2003年5月撤镇,并入大镇镇,2004年6月18日,大镇镇撤销,与原鱼湾、黄陂两镇合并设立东华镇,仍保留英德华侨茶场牌子,隶属英德市管理。

  英德华侨农场位于英德市东部,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总人口 8429人,其中归侨1742人,侨眷3195人。农场属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温度20.7℃,全年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北江支流翁江河横穿农场,风景秀美。京珠高速公路纵贯该镇腹地10公里,南北两端出入口距镇中心分别为3公里和7公里,距106国道20公里,距广州市110公里。

  7、潼湖华侨农场(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潼侨镇)

  潼湖华侨农场1966年12月建场,曾安置归侨6153人。2003年撤场设镇,更名为潼侨镇,划归惠城区管辖,现隶属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管委会管理。

  潼侨镇辖区面积31.1平方公里,总人口11914人,其中归侨4076人,侨眷1873人,是名副其实的的华侨镇,亲友遍布美国、加拿大等国。潼侨镇地理位置优越,距惠州港40公里,至深圳、香港70公里,至东莞20公里,紧邻大京九、广梅汕、惠澳铁路等交通干道。潼侨纳入仲恺高新区管辖后,仲恺高新区总根据其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将其定位为“产业新城、城市新区”,致力建成高新区未来的行政经济中心。完善了总投资超过5亿元的新华大道、污水管网截污工程、茶山(侨)文化公园等重点基建项目建设,先后引进中投综合物流园、鼎智通讯、德邦实业等一批投资规模上亿元的高新技术项目和高端服务业项目,并规划建设新能源、LED、互联网等三个专业园区发展特色产业。

  8、合成华侨农场(江门鹤山市双合镇):

【编辑:罗渊】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