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广东省华侨农场(2)

2014年04月29日 14:52  参与互动
字号:

  1960年办国营农场,故称“合成农场”,1978年接收安置越南归难侨3763人,改称“广东省国营合成华侨农场”。1995年,合成镇正式挂牌,同时保留华侨农场的牌子。2002年合成镇撤销并入双合镇,隶属鹤山市政府管理。

  双合镇位于珠江三角洲鹤山市西部,南邻开平市,西接新兴县,东北两面与高明相连,下辖两个村委会,1个侨茶区和1个居民委员会,有自然村58条(含16条侨村)。辖区总面积66.5平方公里,总人口12309人,其中归侨2749人,侨眷766人。合成华侨农场坚持以“农业立基,工业兴镇,商贸活镇”的发展思路,加大对蒲塘工业开发区建设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周边地区木材和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木制品产业,形成了圣美家木业有限公司、国靖家具有限公司等3家规模企业。同时积极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重点扶持一批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墟岗畜牧有限公司、温氏公司、轩宝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改造。继续与市农业局加强沟通,加快双桥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9、珠江华侨农场(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道办事处)

  1951年12月,广东省归国难侨处理委员会在东莞县万顷沙一带办起全国第一个华侨农场,共安置被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驱赶回国归难侨1100多名。1978年,越南当局掀起反华排华浪潮,农场共接待安置4052名越南难侨,农场改名为“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1988年底,珠江华侨农场下放广州市,由市农场局管理。1989年6月,更名为“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1991年3月加挂广州市国营珠江华侨农工商联合公司牌子。1992年1月,设立“广州市珠江管理区”,赋予县一级行政经济管理权限,2002年12月31日,成建制划入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2005年划归广州市南沙区管理。2008年,珠江管理区(珠江华侨农场)完成改制工作,成立了珠江街道办事处,2009年珠江华侨农场牌子挂在珠江华侨农工商联合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与珠江街道办事处分离,实现了政企分开。现隶属广州市南沙区管理。

  珠江华侨农场(街道)地处南沙开发区西部,东与南沙街一水之隔,西、北、南与横沥镇、万顷沙镇相连。场内河涌纵横,是典型的水网地带。灵山至新垦公路贯穿其间10公里,广深珠高速公路相距不到5公里。辖区总面积为55.6平方公里,下辖7个社区,总人口25422人,其中归侨2150人,侨眷2369人。产业方面主要以南沙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建设为突破口,目前已完成投资2260万元,引入了广州市农科院、绿航农业等农业科研、生产实体。以“三旧改造”为契机,推进广州海上客厅―高端游艇商务生活区项目。以150亩工业用地指标申请为着力点,打造华南农产品深加工暨展示交易中心,优化农产品交易与品质。以供港生猪业务推动生态循环养殖项目,深化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10、黄陂华侨农场(清远英德市东华镇)

  1978年6月建场,主要安置印支难侨。2000年8月并入黄陂镇,保留广东省黄陂华侨茶场牌子。2004年6月18日,随黄陂镇并入东华镇,隶属东华镇管理。

  黄陂华侨农场位于英德市东北部,辖区总面积为6.5平方公里,总人口2700人,其中归侨850人,侨眷580人。该场交通条件便利,距英德市区45公里,距到花都国际新机场100公里,离京珠高速公路大镇出口不到8公里。农场属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20度,年降雨量1900-2100毫米,光照充足,土地属半丘陵地带,主要生产茶叶、果蔗、碰柑、脐橙及各类反季节蔬菜。有茶园1500亩,年产干毛茶210吨,水果基地年产水果1000吨。

  11、杨村华侨柑桔场(惠州市博罗县杨侨镇)

  1978年建场,共安置越南归难侨8360人。2003年4月,惠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杨村华侨柑桔场改设为杨侨镇,划归博罗县管理。

  杨侨镇地处东江中游,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端,辖区面积89.69平方公里,总人口32275,其中归侨5357人,侨眷13000人。杨侨镇是惠州市东部的交通中枢,距深圳、广州市仅1个小时多的路程,惠河高速公路在镇中心区设有出入口。该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土地资源丰富,大部分为红壤缓坡丘陵地,土层深厚,并且拥有一间省内外闻名的柑桔研究所,发展现代农业潜力巨大。

  12、奋勇华侨农场(湛江市奋勇经济区)

  1960年建场,共安置归难侨3517人。1997年1月,改制组建湛江市华侨管理区,保留华侨农场牌子。2012年5月15日,成立奋勇经济区,作为正处级单位由湛江市直接管理。

  奋勇经济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西南,雷州半岛中部,距湛江市区48公里,与雷州市新城区相连。辖区面积46平方公里,总人口4905,其中归侨2034人,侨眷1809人。土地全部是国有,目前1200亩工业用地已完成“七通一平”。新区区位交通便利,处于湛江市区半小时经济圈内,距离湛江机场、湛江港、湛江火车站25-35公里不等。

  奋勇经济区是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东盟产业园区。高新区聘请新加坡裕廊国际顾问公司作了发展策划和总体规划,战略定位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集工作、生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区域示范新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合作先行先试区;中国华侨农场改革转型示范区;湛东市继东海岛后的又一经济增长极。在高新区产业布局上距离发展新海洋、新能源、新电子、新材料、新医药等“五新产业”,着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电器、高端装备制造等三大主导产业。

  13、花都华侨农场(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

  花都华侨农场始建于1955年3月,位于广州市北部,花都区东部,距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约10分钟车程。辖区面积14.5平方公里,先后安置了来自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在民间历来有“小联合国”之称。1999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花侨镇,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2005年因花都区行政区划调整,花侨镇(花都华侨农场)并入花东镇,同时挂广东省花都华侨农场牌子。是花都区行政面积最大的镇,也是广东省中心镇、广州市示范中心镇。目前,华侨农场下辖3个社区居委委员会,常住人口5213人,其中归侨侨眷5023人,占全场总人口的97%。

  产业发展方面,花东镇以设立广东花都华侨经济开发试验区为契机,投资2000多万元,加强产业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自来水厂,改造了电网,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目前,经济开发区内已有落户企业40余家,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64亿元,形成以鞋服、木器工艺、化工涂料、饲料等产品为主的产业体系。2011-2013年,在省侨办的关心和支持下,省国土厅每年给予华侨农场150亩的工业土地指标,有力地促进了华侨农场的经济发展。先后引进了广州花都(国际)工程机械配件交易基地项目、广州市鸿汇投资有限公司、广州迅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市肖坚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市新贸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市昶晖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及广州翔龙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重点企业,各企业的落户和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力地解决了侨民就业难的问题。同时花东镇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注重发挥农场特色,坚持把“特色、规模、品牌、生态”作为农业发展的重点和主攻方向,立项申请扩建黑乌鸡场、白玉兰花基地,投资150万元打造杨桃种植示范基地,大力发展黑乌鸡和马来西亚红蜜杨桃两大特色农业。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仅增加了侨民的收入,也促进了侨场的就业工作,让侨民生活日益富裕,收入更加稳定。

  14、英红华侨农场(清远英德市英红镇)

  1978年至1979年,在国家的安排下,英红华侨茶场接受安置越南归国难侨12000人,隶属省华侨农场管理局。1994年,在原茶场的基础上设立“清远市英红综合经济区”,被赋予县一级行政经济管理职能。1999年3月,更名为“清远市英红华侨管理区”。同时保留“广东省英红华侨茶场”名称。2003年下放给英德市管理,撤区成立英红镇人民政府(同时保留英红华侨茶场的牌子)。2004年又与本市的云岭镇合并成立新的英红镇。目前,英红华侨茶场与英红镇政府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新的英红镇总面积236.4平方公里,总人口34258人,设立6个居委会和6个村委会。其中英红华侨茶场总面积66.6平方公里,设立5个居委会,总人口15213人,其中归侨6217人,侨眷4983人,是全国安置越南归难侨最多的农场。

【编辑:罗渊】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