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福建缅甸归侨故事:坐“总理包机”回到中国

2017年01月13日 10:08   来源:福建侨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陈丁花与家人合影
陈丁花与家人合影

  陈丁花,女,缅甸归侨,现年65岁,退休前任职于福州市连江县长龙华侨农场。

  以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现在会成为奶奶,两个小孙女放假时都住在我这儿,从她们天真活泼样子里,偶尔会发现自己从前的模样,就如同自己的身影一般,时时映照在眼前……

陈丁花与家人合影
全家福

  1965年6月10日这天,我们一家12口离开绕彬九来到仰光,在机场办理好手续后,登上了停在机坪的中国飞机。也许当时我还是小孩,所以感觉到那飞机很大,机舱里的座位很多,而且收拾得很干净。

  这架原本可以乘坐很多人的飞机,却始终就只有我们一家人,直到飞机在昆明降落,飞机上还只是我们一家人。

  之后,才知道这架飞机是周总理出国访问的包机,回国飞机放空在仰光搭载乘客,于是这飞机成为了“专机”,为此父母都为这次回国感到自豪。

  周总理在海外华侨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威望,由于他多次访问缅甸,并且每次来缅甸都要看望那里的华侨,这让缅甸华侨有着非同一般的自豪感,很多人把亲眼见到周总理当作一生最荣耀的事。但没想到的事,我们一家人虽然没见到周总理,却独自乘坐过总理的飞机,那种幸福感也许比别人还多。

  父亲每次讲到这事时,也都十分感谢当年绕彬九的华侨总会,是他们为我们一家人募集回国资金,因为凭我们家的条件,根本买不起飞机票,更无法一次买了12张。

陈丁花与丈夫合影
陈丁花与丈夫合影

  绕彬九是缅甸中部的一个小城市,城市中有很多的中国人,在外人眼里我们都是中国人,但在我们眼里,中国人还分广府人、客家人、闽南人……这些分类很多情况下是依据地域、方言,以及生活习俗,但无论是哪里的中国人,只要提及国家,大家的心就会自然聚拢,因为在我们心中,祖国是最崇高的概念,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华侨们更是把心胸向祖国敞开。

  父亲与缅甸大多数华侨一样,做的是面馆的小本生意,从早到晚,从年头到年尾都在忙碌着,但收入仅够家庭基本生活。十几年的辛勤劳作,家里基本没有什么积蓄,家里的房子始终不是自己的,但能有一日二餐,孩子能到中华学校读书,父亲和母亲都感到满意。

  在缅甸,中国人开的面馆不仅仅卖面条,还卖各种中国熟食,如年糕、粽子、烧饼等,但很多时候的食物是与中国特有节日有关,比如到了端午节时,家里人就赶做粽子;到了过年,店里就蒸年糕。此时父母在忙碌,小孩也要帮忙。虽然我上面有大哥和大姐,但那些零碎的事基本都是我在做,尤其到邻居家借锅碗容器的事,都是由我来完成。

三姐妹
三姐妹

  那时的大人们,只要聚在一起都会议论“国家大事”,尤其是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让每个中国人都感到振奋。每当中国国庆节,祖国都会邀请当地华侨领袖回国参加观礼,他们回来后都会带来最新的消息,这些事情不仅大人爱听,我们这些小孩也爱听,而且都深深记在心里。

  有一次,绕彬九一位侨领参加国庆回来,带来了一些国庆纪念品,其中有精美的瓷器,我们家分到了一件,这成为了家里最宝贵的物品,父母喜欢,我们也喜欢,真是到了百看不厌的地步。

  有的人家经济条件好,订阅了《人民画报》,这成了传阅最多的刊物,画报里的人,个个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脸,让我觉得祖国就如“天堂”一般。到现在还记着一张图片,图片拍的是苹果丰收,那红红的苹果让我终身难忘,因为在缅甸见不到苹果,看不到那些望不到边的苹果园,更没有吃过苹果。

  其实,在当时我也在想,如果有一天能回到中国该多好。但转念一想,这是不可能的事,毕竟祖国离我们太远,家里的经济条件又不好,回国的念想只能是一种“幻想”。

  转眼51年过去了,我从当初的小女孩,变成了祖母。但一想到过去,感觉上自己仍然还是一个蹦蹦跳跳的女孩,在熟悉的绕彬九大街上行走,在中华小学的课堂里上学,在国庆的演出会上唱歌跳舞。

  有一次我们学校与当地学校一起演出,我们的“蜡烛舞”震撼了全场,演出时电光熄灭,只见舞台上几十盏烛光随着音乐舞动着,如同梦幻世界一般,引来了阵阵掌声,最后这个节目获得了比赛第一名,大家为此激动了好多天。

  过去的事,总是说不完、说不尽。现在的事也是说了越爱说,因为现在的生活不仅比在缅甸好了许多,也比当年回国时好了许多。尤其现在有一个明亮宽敞的家,退休也有一份不错的退休金,因此我心里时时都感到暖暖的幸福。

  回国后,我们全家都来到连江长龙华侨农场,当时这里的条件很艰苦,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职工的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比不上大城市,但也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地方。

  很早就想再回到绕彬九看看,但总是被事情耽搁,去年真正要回去时,大姐又忽然得病,结果又无法前行。

  不久前,朋友回到了缅甸,在与他们聊天时,知道他们到过绕彬九,他们告诉我绕彬九还像过去一样,甚至当年我们居住的房子还在,而且还是当年的模样——临街的门面开的也是面馆,房子二楼的窗户还是那两扇,屋顶依然还是铁皮覆盖。

  一听到这,心里又不能平静。记得有一年我正在上学,看到远处冒出浓烟,那正是家所在街道的方向,于是一位男同学骑自行车载我往回奔,到了现场才知道我们那条街道的别人家房子着火,其中包括我们家。

  大火过后,绕彬九的华人纷纷来帮助,连乡下的华侨都抬着建筑材料来帮助盖房子,很快我们又有了“新家”,而且这个家包含的不仅是亲情,更包含着乡亲、友情。

  ……

  习惯了宁静生活的人,都不太喜欢外出,尤其像我这个当奶奶的人,家里总有事情要做。

  但回到绕彬九真是一个抹不去的愿望,我想看看矗立在街头的老家,望望渗透幸福童年的学校,听听喧闹的菜市场,见见来来去去的人们,因为我好久没见你了。(陈丁花/口述 林小宇 韩惠彬/撰文)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