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惠州潼侨茶场让老品牌焕生机 拟打造茶文化基地

2017年03月30日 11:04   来源:惠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春光明媚的清晨,茶农忙着采摘清明前首批春茶。
春光明媚的清晨,茶农忙着采摘清明前首批春茶。

  在惠州本土茶叶品牌中,资历最老的非潼侨绿茶莫属。

  潼侨绿茶距今有近50年历史,产自国有茶场—— 惠州市潼湖华侨农场茶叶公司。凭借优良的品质,潼侨绿茶曾一度辉煌,成为惠州本土茶的代表。在茶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潼侨茶场也在积极谋变,增辟茶园、研发新品、改进包装、保证品质,让老品牌焕发新生机。

  曾大量出口日本

  1966年底,为安置东南亚归侨,惠州市设立了潼侨农场。次年,农场就开发了一个茶场,开始种茶。茶叶生产跟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一起,成为潼侨农场的三大支柱产业。

  随着农场所产茶叶进入市场,潼侨绿茶的名号开始流传。那时候,惠州本土茶叶的产业化还处于空白状态,沙田桔塱茶、宝口仙人茶、密溪云雾茶、柏塘紫芽茶等品牌的兴起,都是近些年才有的事。

  潼侨绿茶的加工,起初也以手工炒制为主,有一两样机械辅助。茶园进入丰产期后,茶叶产量大增,茶厂经过数年发展,有了一些资金积累,便逐渐增添机器,改成机械化生产。

  作为惟一的本土国营茶场,潼侨绿茶独占市场长达数十年,广为人知。长期以来人们提起惠州茶,所指的就是潼侨绿茶。在外地茶纷纷涌入、本土茶遍地开花的今天,不少爱喝茶的老惠州还是难忘潼侨绿茶。尤其是清明节前后春茶上市,潼侨绿茶年年都供不应求,连一些迁居香港甚至旅居他国的人,都要委托亲友帮忙购买一些带过去或邮寄过去。

  茶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达到最高峰,茶园面积达到2000亩,茶厂职工最多时有三四百人。潼侨绿茶还一度大量出口日本,成为创汇产品。

自动化设备将杀青后的茶叶送进烘干炉。
自动化设备将杀青后的茶叶送进烘干炉。

  潼侨绿茶屡获好名次

  潼侨绿茶能广受茶客青睐,除了国营茶场拥有的资源优势外,所依赖的根本还是其优良纯正的品质。

  茶园所种茶树,都是从全国各地引进的优良树种,包括客家小叶种、水仙、黄旦、黄金桂等。农场的土质和气候也十分适宜茶树生长,茶叶香型丰富,有蛋黄香、绿豆香、芋子香、栗米香等,甘香沁人、醇爽适口、回甘悠长。

  在管理方面,以自然调节为主,从不施用化肥和农药,只施用各种有机肥以及少量测土配方的复合肥。

  1986年至1988年间,在全省30多个华侨农场的茶叶评比中,潼侨绿茶屡次获得好名次。2007年5月,潼侨绿茶还荣获“中国名优产品”荣誉称号,为惠州茶叶类惟一入选品牌。

茶厂负责人温杰英(左)和工人查看第一批春茶品相。
茶厂负责人温杰英(左)和工人查看第一批春茶品相。

  茶园将发展休闲旅游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受工业大开发热潮影响,潼侨农场的种茶业陡然下滑。潼侨农场为了腾出土地做工业用地,砍伐了大片茶树,茶园面积急剧缩小。到2000年后,整个茶场的种植面积只剩下不到400亩。茶树减少,茶叶的产量也随之锐减,潼侨绿茶的市场影响力和茶厂的经济效益一落千丈。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藏在深闺无人识的本土特色茶种,又纷纷走上产业开发之路打响品牌。看到本土茶叶前景可观,当地政府在国企改制时把潼侨茶厂保留了下来,并在资金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

  茶厂自身也积极行动,修缮厂房、更新设备、加强管理,在茶园采用自动喷灌技术。利用镇里建设潼侨公园的机会,在公园新开辟茶园20多亩。茶厂还改进茶叶的包装设计,让潼侨绿茶摆脱老土形象,变得时尚高档。同时集中力量研发新产品,其所制红茶也已得到市场认可。

  经过一番励精图治,这间老厂终于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仲恺高新区的农业龙头企业。2013年,潼侨绿茶还当选为 “市民最喜爱的惠州十大农产品”。

  在茶厂干了20多年、亲历茶厂荣衰的现任茶厂经理温杰英,对茶厂出现的新气象颇感欣慰。他说,根据镇里的谋划,茶园下一步将往休闲农业转型,变身为游客了解和体验茶文化的基地。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魏怡兰 通讯员莫列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责任编辑:】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