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昔日广东台山人出洋第一港——海口埠将重现生机

2017年05月04日 10:2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海口埠。郭军 摄
海口埠。郭军 摄

  中国侨网江门5月3日电 (记者 郭军)始建于160余年前、被广东台山人视为当年出洋第一港的台山市端芬镇海口埠即将重现生机。记者近日赴当地采访了解到,目前海口埠正紧锣密鼓进行系列修复和改造工程,其中海口埠银信博物馆预计将于今年8月开馆,而2017年南粤古驿道定向越野大赛首站将于本月24日在这里开启。

  海口埠始建于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初立圩时,由附近梅、黎、吴、李、关、阮、黄、江、陈、何等姓氏家族联合组织筹建,叫“十户圩”。因地处大同河与端芬河会合出海口处,加上当地人习惯称“河”为“海”,故改名“海口埠”。

  据悉,海口埠见证了当地商贸的繁华与衰落,也见证了老一代华侨的出洋史。由于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当年,不仅粤西有水东船运载廉江牛、水东油、阳江猪和杉木前来贸易,来自香港、澳门、广州等地的渡船也经常在此停泊。此外,台山华侨也多经此地出洋。

  据介绍,海口埠包括了多条街道,在最繁华时吸引了近千人居住,120多间商号囊括各行各业。尤以西隆街最为兴旺,这条短短500米长的街道,就有万丰银行、钜信银号、永茂银号等6家银号,有“银行街”之称。

海口埠。郭军 摄
海口埠。郭军 摄

  便利的条件催生了发达的银信业。银信又称侨批,是中国海外华人华侨给国内侨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银信自19世纪初开始,并大规模盛行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70年代基本终结,历时150余年。

  如今海口埠仅人口200多人,在海外的华侨比村里的人还多。记者在海口埠现场看到,与昔日的繁华景象相比,如今这里已经冷清不少,不过,许多当年的历史建筑历经百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

  据悉,为活化利用这条古驿道,使海口埠重现生机,目前,台山正在多渠道深入挖掘古驿道文化内涵,如征集银信资料、设计银信柱、建设银信博物馆等,发动海外华侨建言献策,打造“广府人出洋第一港”主题公园。

  其中,台山海口埠银信博物馆选址为当地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梅氏祠堂。据了解,目前该馆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将于今年八月开馆。届时,有望成为继汕头市侨批文物馆之后,广东省第二家以侨批(银信)为主题的大型国有文物场馆。

  除了建设银信博物馆和景观码头外,接下来,海口埠内还将有多个工程启动。记者从当地官方提供的一份工程方案设计图上了解到,“广府人出洋第一港”主题公园项目设计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为海口埠古码头景区景观升级改造及建设银信博物馆,二期工程为继续完善项目,打造“十个一”。,即一个码头、一艘古船、一棵榕树、一条驿路、一排商号、一家客栈、一间银号、一座展馆、一个广场、一座教堂,重现当年码头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让今人体会出洋先侨爱国爱乡的文化内涵。(完)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