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最后一位南侨机工去世,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云南最后一位南侨机工去世,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

2020年11月13日 12:59   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视频:云南最后一位南侨机工罗开瑚去世 曾许愿国家富强  来源:中国新闻网

  云南最后一位南侨机工去世,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

  11月12日凌晨2点,云南最后一位南侨机工罗开瑚在昆明去世,享年102岁。

  罗开瑚老人离世后,国内健在的南侨机工仅剩1人。

  罗开瑚于1918年7月15日生于海南省文昌市重兴镇甘村乡鲤塘村。1934年为家庭生计和偿还债务,远赴马来西亚谋生。

  1939年,3200余名南洋华侨响应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号召,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分九批抵达云南昆明,参加抗战。

  罗开瑚参加第八批服务团回国,在华侨先锋队第一大队第二中队任班长,负责从缅甸腊戍到中国畹町地段运输军需物资。

  罗开瑚生前,每年清明节都会到西山向老战友们鞠躬、献花,回忆往事。

11月12日,记者从云南省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获悉,当日凌晨2时,云南最后一位在世的南侨机工罗开瑚在昆明去世,享年102岁。(资料图片)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刘冉阳 摄
11月12日,记者从云南省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获悉,当日凌晨2时,云南最后一位在世的南侨机工罗开瑚在昆明去世,享年102岁。(资料图片)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回忆:那段与死亡结伴同行的日子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沿海口岸相继沦陷,西北公路和滇越铁路也先后断绝,几乎所有国际通道被日军封锁殆尽。

  1938年,滇西各族人民修通了一条从昆明至缅甸的滇缅公路,成为当时中国和外部世界联系的重要国际运输通道。

  这条公路修通后,不仅要抢运军需物资,还要运输工业生产原料和大后方人民的生活物品。

  那时,熟练的司机和技工十分紧缺。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得知后,发布南侨总会第六号通告,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服务,共拯危亡。

  1939年至1942年间,3200多名华侨青年放弃了优越平静的国外生活,承担起在滇缅公路运送国际援助抗战物资的重任。

  当时的滇缅公路,是抗战爆发后紧急抢修的简易公路,翻越高黎贡山等崇山峻岭,横穿怒江、澜沧江、漾濞江等急流险滩,道路极为险峻。

  罗开瑚曾回忆道:“最危险的路段要数南天门,又窄又陡,旁边就是悬崖,看不到底。车上必须带跳板,遇上窄路时随时铺设,让车轮凌空开过去。”

  公路不少地段瘴气肆虐,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更是家常便饭,机工的牺牲率很高。就是在这样险恶的条件下,南侨机工夜以继日,出生入死地运送抗战物资。

  “那条路真的是危机四伏。”罗开瑚这样讲述那段与死亡结伴同行的日子。

  1942年5月,为阻止日军进攻,滇缅公路上的咽喉——惠通桥被爆破,滇缅公路中断,南侨机工解散。他们中,有约千人留在云南。

  据统计,从1939年到1942年,滇缅公路共抢运约50万吨军需物资,其中很大部分是由南侨机工运送的。

  在这个过程中,1000多人牺牲在滇缅公路上。

7月17日,人们为罗开瑚送上祝寿贺礼。当日,云南唯一健在南侨机工罗开瑚百岁寿辰祝寿活动在昆明举行,国侨办、云南省侨办以及侨联、昆明市等单位和个人向罗开瑚送上祝寿贺礼,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罗开瑚生于1918年,海南文昌重兴镇人。16岁时,父亲去世,被迫闯南洋谋生。1939年,罗开瑚作为第八批南侨机工服务团回国,成为当时3200名归国抗战的爱国华侨之一。<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刘冉阳 摄
罗开瑚生于1918年,海南文昌重兴镇人。16岁时,父亲去世,被迫闯南洋谋生。1939年,罗开瑚作为第八批南侨机工服务团回国,成为当时3200名归国抗战的爱国华侨之一。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期待:只愿国家富强

  新中国成立后,罗开瑚被安排到昆明市五金公司工作至退休。

  和普通老人一样,养花、看书、写字……每天一杯咖啡,一份《参考消息》,这是他几十年来的生活习惯。

  2015年,罗开瑚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他把这枚纪念章与其他证书、勋章、老照片,珍藏在卧室柜子的抽屉里。

  2019年,罗开瑚生日那天,他说,“到了这把年纪,我已经很知足了,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国家富强、民族自强。”

  “国家富强,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在罗开瑚看来,这也正是3200余位南侨机工毅然回国抗战的原因。

资料图:罗开瑚观看侨眷演出。<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刘冉阳 摄
资料图:罗开瑚观看侨眷演出。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传承:把历史留给后人

  2018年5月3日,海外最后一位南侨机工李亚留逝世,享年100岁。

  2020年10月29日,海南最后一位南侨机工张修隆在家中离世,享年102岁。

  机工们相继离去,无法挽留。

  越来越多的学者、南侨机工后人希望把这段历史留下。

  马来西亚南侨机工历史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林韶华说,“老人们从战场归来后,很少说起回国抗日的经历。但聚在一起时,都止不住地激动。那一刻,我们想的就是好好守护这段历史。”

  陈嘉庚先生的长孙陈立人表示,他这一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研究南侨机工这段历史,他的团队通过访问在世的南侨机工,为后世留下许多历史真相和故事。

  在众多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南侨机工的历史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2018年,经集体表决,云南省档案馆馆藏的“南侨机工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2019年,“永远的丰碑——纪念南侨机工回国抗战80周年”图片展也于福建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展。

  展览展出近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再现了南侨机工积极参与抗战的热烈场景。

  南侨机工后人陈达娅说,南侨机工无私付出、默默牺牲,他们是民族的忠魂,是不该被遗忘的卫国者。

  的确,南侨机工们通过滇缅公路抢运物资,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我们铭记。

  南侨机工们的爱国、奉献精神,值得我们铭记。

  虽然南侨机工们在远去,但这段历史值得我们铭记。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国侨网等

  编辑/作者:徐文欣

【责任编辑:韩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