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侨华人热议送孩子回中国读书:赞还是贬?(2)
翟建一(日本)
要有取舍
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关送孩子回中国读书是好还是不好的讨论,不由地想参加一下。作为过来人,我太有体会了。
这样一个讨论使我首先想到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典故。十多年前,我也遇到了送孩子回中国读书是好还是不好的问题。那时孩子9岁半。他到日本时是3岁半,会汉语而不会日语。来日一年后,学会了日语而忘了汉语。为此,我们把他送回国住了8个月,他又学会了汉语忘了日语。真让人哭笑不得。1999年4月,儿子再次来日本后,我们决心对他进行双语教育。我们先试着教他汉语拼音,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基本上掌握了。我们初步尝到了甜头,于是就设想了一个长远的计划:让孩子在日本上小学的同时,同步接受中国小学的语文教育。
这样的教育一直坚持到孩子的初中二年级,到孩子要备战高中入学考试时为止。由于中日双语教育的启迪,孩子在学英语时特别受益。靠英语等数门中坚学科的牵引,孩子自高中开始,上了名校,现在就读于东京大学。
没能接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全面教育,无疑是我们孩子的重要缺憾。但世界各国文化也是各有千秋的。孩子受到日本文化的教育,至少有两点是我们感到欣慰的:韧性和道德素养。
当然,全面接受海外文化教育也不可避免地丢失一些中国文化的精华。在我的孩子身上也可明显地感到这一点。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尽管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兼收并蓄,但是全面地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事实上谁也做不到。所以,是有心栽花好,还是无心插柳好,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实际情况有取有舍才是。
欧阳鸣夏(美国)
如果没有中文,家就成一个壳
那天是周日,给在东京工作的父亲打电话,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在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大讨论:海外华人要不要把孩子送回中国受教育。父亲说:“你也回国受过教育,现在又在美国读高中,中美日三国教育都接受过,也写写自己体会吧。”放下电话,沉思片刻。哎,我还真有些心里话,要说说。
我出生于日本东京,从学会走路开始,到幼儿园到上小学一年级,周围全是日本小朋友,我几乎不会一句中文。我小时候就觉得,虽然心里很爱爸爸妈妈,但语言上交流起来,却感觉他们与别的小朋友爸爸妈妈不一样。他们喜欢中国菜,喜欢中国电影,喜欢谈中国的事情。
有一天,爸爸妈妈严肃地对我和妹妹说,你们是中国人,必须回中国去接受教育。这样,7岁的我和5岁的妹妹就被妈妈带到上海。最初是把我送进一所国内小学,那些孩子们都读过学前班,在我连“鸡”与“鸭”都分不清时,他们已经会上千个词汇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妹妹双双被送进国际学校。同学们来自世界各国。在那里,每天有5节英文课,1节中文课。学习一年半以后,因为爸爸想我们,我们又回到他身边,一起生活在可以看到海的东京湾。
虽然又进了日本当地的学校,但由于在中国学了拼音,并有了自己是中国人的意识,我会自觉地一边翻字典,一边学中文。记得我们家每天都会收到一份报纸,就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父亲经常剪下报纸上适合我的文章,让我慢慢看,慢慢领会。什么红领巾,少先队,共产党,改革开放,全是从这张报纸上学来的。
我一直认为,世界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有三个东西不同:语言、文化、宗教。这三个的不同又构成了不同的国家。因此,一个人必然会永远属于一个国家。我们无论身处哪里,都改变不了我们的?爰沂粜裕?谋洳涣宋颐鞘侵泄?苏飧龌?敬嬖凇<幢隳愠晌?跋憬度恕保??e人眼里仍然是中国人。
我会大声告诉别人,我是中国人。并为中国自豪。我现在常常想起自己的祖国,而祖国对我而言,就是我们的先祖建筑的国家,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想想,这个国家真的不简单,美国才200多年历史。如果我不会中文,我或许就想不了这么多。
最近,我父亲在微信上称我是他“心灵上的朋友”,我想还是因为我会中文,与他交流起来,能直达他的内心。会中文真好!让我父亲幸福!让我自己快乐!当然我英文也很棒,日语也不错,西班牙语也在学。不过这些语言只是我的工具,唯有中文,是我们家庭和睦快乐的精神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