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经历成长的烦恼 “有钱不任性”成新趋势(2)
趋势三:
出境游出现“高端定制”
1月中旬的一个普通的下午,由于不是比赛日,位于曼彻斯特的老特拉福德球场人流稀少。就在下午4时30分营业时间结束前,曼联商品店迎来最后一批客人——中国游客。在经济实力的支持下,出国旅游的中国游客态度已经开始由“到此一游”到“高端定制”转变。
南非又称“彩虹之国”,自然风光闻名天下。南非旅游局亚太区总裁白文博称,赴南非旅行的中国游客主要有休闲游和家庭游两种。他说,过去的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开始更注重旅行的品质,更倾向深度游、主题游、个性游。
对于周边国家,中国游客开始挖掘更丰富的玩法。来自日本的数据显示,中国游客赴日游开始追求满足“个性游”需求,像医疗游(包括整容、治疗和检查等)开始纳入游客日程。韩国旅游发展局广州办事处局长郭尚燮说,如今赴韩旅游的中国游客更倾向于时尚体验,如发型、整容,文化体验,热门电视剧外景地旅游。
趋势四:
有钱也要“精打细算”
中国游客出境游除了“疯狂购物”之外,消费日趋理性是趋势,很多游客“有钱不任性”。在澳大利亚机场,本报记者观察到,中国游客即使在“最后的疯狂里程”,也表现出足够的理性判断,会为1~3包战利品“精打细算”。
过去,为了花掉外币,机场免税店往往是很多中国游客“最后的疯狂”。而在澳机场,很多游客也会选择保留澳币,以便下次赴澳时再用。另外,中国游客为亲朋好友带东西,显得很有针对性,来自广州的王小姐向记者传授“代购”经验:“来前我闺蜜就跟我说好,让我带某品牌的护肤品,其实机场免税店并非便宜,真正划算我才会出手。”
中国游客的“针对性”,还体现在事先对目的地特产的了解。对此,来自广州的刘先生颇有心得:“名牌时装、化妆品、香水、皮具,其实是欧洲最便宜;到澳大利亚,本土产品比如奶粉、蜂蜜、红酒、羊毛被、驼羊绒、保健品其实才最合算。”中国游客这样的消费趋势,也让当地商店、机场免税店的导购们连连摇头,他们也坦言:“中国游客的购物消费的确越来越‘精’,我们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趋势五:
从奢侈品转向实用品
尽管中国购买国外奢侈品的消费年年增,但类似趋势是否持续,还有待观察。过去的2014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有所疲软,显然有中国人消费更理性的结果。
近日,贝恩咨询中国公司认为,虽然奢侈品仍占中国人海外消费的主要部分,但其他方面的消费明显增加。中国游客的购物眼光,开始从奢侈品转移到日常生活用品以及艺术品。
不知从何时起,赴日买电饭煲似乎成了一种潮流,在日本从事旅游业逾十年的林星豆女士告诉记者,中国游客很青睐日本产品,除了电饭煲等家用电器,还喜欢购买药物、日用品、少量食品;英国旅游局中国事务总监罗宾则表示,虽然名贵手表、珠宝是中国游客心头大爱,但仍有21%的游客赴英购买书籍与文具。
布里斯班的一位店主告诉记者,她开店将近10年,近年中国游客购买袋鼠精、鱼肝油等保健品有所减少,“因为很多游客觉得不懂,开始不再随便乱买保健品,中国游客看到外国货就‘头脑发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旅游推广局经理阿什利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习惯了海外游。与25年前相比,中国游客更自由自在、更机智、更理性,而且更愿体验澳大利亚与众不同的、精彩的旅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