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细说英国15年最大偷渡案:偷渡成功也将“白打工”(2)

2015年06月14日 11:51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偷渡打黑工越来越难

  据统计,2014年,英国边境共查获3.8万名非法入境者,这一数字是十年前的四倍,今年来看,数字将只增无减。去年一年,内政部收到24,914份庇护申请,比2013年增加6%,但相比2002年的高峰数字84,132人,仍是大量减少。

  截至今年4月,英国边境共截获疑似非法入境者4万多人。目前,英国与荷兰、比利时、法国有关部门展开通力协作,使用嗅探犬、传感器、X光、心跳监测仪、二氧化碳探测器等检查手段以及线报人员,遏制有组织的偷渡行为。

  2014年,英国净移民人数增至31.8万人,仅低于2005年的高峰期人数,欧盟外移民猛增。移民控制的失败,致使刚刚连任的首相卡梅伦发誓“英国要成为对非法外劳来说不那么有吸引力的地方”,并公布一系列新措施,以打击非法劳工,减少移民数字。他宣布的提案内容包括,允许剥夺通过非法手段来英或签证逾期滞留的无证移民工资。

  英国政府早已意识到,切断非法移民的经济来源,让雇主不敢雇他们,让他们找不到工作,是把他们挡在国门外最好的办法。就在今年4月,内政部刚刚进行一轮全国性的黑工扫荡行动。印巴餐和中餐的餐厅、外卖店、加油站、洗车行、美容美甲店等都是清查重点。一天之内,数十名非法劳工被抓,一批中餐业者因雇佣黑工被处以罚款。

  而在这些行业,赚钱并不容易。据报道,一家位于兰开夏郡被查到雇佣非法移民劳工的洗车店,工人每天要在这里工作10小时才能赚到30镑,报酬不如法定最低工资的1/2,吃住在房车内,其苦况堪比“维多利亚时代的奴隶”。

  “2015年了,还有人偷渡来英?”

  集装箱偷渡的方式,充满高风险,被许多人认为几乎是“上个世纪末”的方法。在中国媒体报道这条新闻的微博下,大批网友表示,对今时今日仍有同胞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出国感到不解。

  他们认为,中国经济日盛,即便辛苦磨练,作为有一技之长的城市务工者,薪资也不低,甚至有人举例“在工地扎钢筋每天也有一两百(元)”,言下之意在中国打拼,亦可过得不差。更多的人对同胞“爱拼才会赢”、“寻求另一种生活”表示了理解。

  已有分析人士指出,偷渡者并非完全因为遭受战争、人道主义灾难及政策迫害等原因来到英国——显而易见,来自越南、俄罗斯、中国的偷渡者,几乎都不在此列。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欧洲国家对外劳的需求,吸引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全球流动。而非法的身份,致使他们即便偷渡成功,也只能从事血汗工厂的低薪工作,生存环境和劳动条件得不到保障。

  根据英国法律,寻求庇护者(Asylum seeker)是不能工作的。因此,部分中国人便会离开政府安置的公屋,出去偷打黑工,赚钱寄回家,用于偿还偷渡债务及改善家人生活。

  资深移民律师Peter Liu告诉《英中时报》,偷渡潮、难民潮,其实根据国内和英国的经济发展、移民政策更迭等因素,有它自身的发展周期和规律。国人通过偷渡来英,从1990年代到2000年代初那两年是一个高潮,之后几年趋于饱和,08、09年后直线下降。随着“五年遗案”成为历史,这一批来英的无证华人,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拿到身份,有的人甚至已经回国发展。从这几年英国官方的数据中也可以明白无误地看到,来自中国的求庇者数量在逐年减少。

  Peter Liu认为,可以理解的是,现在以极端方式偷渡来英的同胞,生存和发展的余地或许极为有限,处于相对弱势,并且是一种反发展潮流的“逆势”移民。他们需要看到,即便来到英国,无证人士也须住满20年以上,才可能获得英国身份,这几乎注定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

  至于整个难民体系是否太过仁慈和宽松,Peter Liu直指,事实上,可以自由来英的东欧移民目前才是政府最头疼的对象。他们可以在英合法工作,可以领取社会福利,甚至不打工白领福利;而无证华工一来是低薪工作的剥削对象,二来不可能领取社会福利,危害性较低。这也是本届政府亟待重新考虑与欧盟关系的原因。

  所以,这22名藏身货车、目前前途未卜的同胞,也许击中了英国普通民众对移民问题的敏感神经,也许击中了某些中国看客“何不留天朝”(想想晋惠帝那句很傻很天真的“何不食肉糜”)的揣摩之心,但其实目前,对他们已经付了款的此趟英伦行,惟有英国的难民体系和实践,最为实际。

【编辑:刘郁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