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封家书:华侨飞鹰丁寿康的航空救国故事(图)-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64封家书:华侨飞鹰丁寿康的航空救国故事(图)

2015年12月25日 09:0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2月25日电 题:64封家书,华侨飞鹰丁寿康的航空救国故事

  1940年7月16日,雾都重庆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晴天。

  这天上午,丁寿康坐在宿舍里,开始给远在泰国的叔父丁季平写信。信中他写道:“这些日子来,只要天气好,敌机还是继续着大举来袭,警报响了,人员从容趋避。解除了,照常工作活动,中国人民确已在轰炸中坚强老练起来了。蜀省天气酷热,汗涔涔终日。”

  上午十点多,丁寿康刚刚写完家书,笔墨未干。刺耳的防空警报突然凄厉响起。

  他来不及将信装进信封,冲向自己的战机。中国空军24架战机升空后,与27架日机展开了激战。丁寿康驾驶的战机不幸中弹起火,机毁人亡,时年25岁。

  丁寿康,祖籍广东潮安,1915年1月12日出生于泰国曼谷。9.18事件爆发后,侨居在泰国华侨群情激昂,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救国救亡运动。1933年,丁寿康回到中国。为实现报国之志,1936年,在师范学校就读的丁寿康投笔从戎,考入广东航空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空军第四大队21中队,驻防重庆。

  从1933年离开泰国,到1940年在空战中牺牲,丁寿康没有回过一次家乡。战火中,60多封家书是他与家人唯一的连接。这些字字千金的家信中满是远在战场的牵挂期盼和烽火岁月的悲欢离合。

  1934年初,丁寿康得知父亲离世噩耗。他在信中写道:“去年十月间接大兄来信,悉吾父经于十月十四日病故。哀痛之余,即将数月薪水凑得五十元寄由谦圃叔转交,以助丧费。经于经济与环境关系,故未得奔返。”信中字句,无不透露出丁寿康对家乡的牵挂。 

  1937年中秋佳节,在军校学习的丁寿康在信中写下了国内的战况:“现在战事已经蔓延到华南,敌人的军舰横行于广东海面,厦门、汕头、广州已在敌人的炮火与炸弹威胁之下……唯有抗战才是我们的生路”。他还写下了身边战士们的情况:“我们为民族而抗战的战士真太辛苦了,他们拥挤在铁蓬车,整天整夜的站着,上面又没有盖,日晒雨淋,一个个强悍的体魄,都熬得眶深脸黄。” 

  1940年夏天,保卫重庆的空战日渐白热化,丁寿康和战友们勇敢迎战。他的家书中,也满是杀敌报国、不畏牺牲的踌躇壮志。“当时,每个人驾机起飞击敌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他还写道,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不仅有“此当国存亡绝续之秋,个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也有在抗战相持阶段那种无法把握个人命运的伤感忧愁。

  1940年7月16日,丁寿康的绝笔信并未来得及寄出。战斗结束后,丁寿康的队友洪奇伟回到宿舍,发现了那封尚未封好的家书,便眼含热泪帮丁寿康寄了出去。

  丁寿康牺牲的第二天,《中央日报》、《新华日报》报道中提及了这场空战,《新华日报》更以《行都昨空战我击落敌机三架飞将军丁寿康英勇成仁》作标题。文中写道,“飞将军丁寿康君不幸于空战时受重伤,跳伞降落后,因流血过多,不及抢救而成仁……空军同人,莫不悲愤填膺,誓为烈士复仇。”

  更多华侨飞行员的故事,请关注中新社出品的三集纪录片《航空救国——华侨飞鹰抗战全纪录》。该纪录片摄制组追寻万里,考察取景,在广州、厦门、香港、美国、日本等多地拍摄,大量采访华侨飞行员老兵、华侨后代以及国内外研究华侨的权威专家等,并遍访国内主要的华侨博物馆,多角度再现华侨飞鹰的抗战历程。(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作者:侨网编辑部,ID:qiaowangzhongguo)

【责任编辑:刘洋】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