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2015年海外追逃追赃多管齐下:杨进军等人被遣返(2)

2016年01月05日 10:06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邝婉芳被遣返释放了这样一个信号:通过异地追诉的方式,被追诉的这些外逃人员在美国执行完刑罚,或者刑罚因为其他原因消灭之后,还是要被遣返回来的。”作为内行,黄风道破其中玄机,美国选择在这个时候遣返邝婉芳,是一种表态,以此来证明他们与中国在反腐和追逃问题上合作的意愿。

  杨进军被遣返同样意义重大。“杨进军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的同案犯罪嫌疑人。对杨进军的遣返,实际上是美国首次向我们以移民法遣返的方式遣返贪污贿赂案件外逃人员的成功案例,所以还是很有意义的。”黄风说。

  在多个成功案例背后,是中国反腐追逃决心得到更多的国际认同。

  “2015年海外追逃追赃工作一大成就,便是有更多的外逃犯罪嫌疑人归案。从2015年4月1日‘猎狐2015’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中国警方已从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缉捕数百名外逃犯罪嫌疑人。”陈志军说,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到了中国反腐败的决心和意志,开始向中国提供更多的司法协助。

  不可否认的是,境外追逃追赃不是靠我国一厢情愿所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也不是靠几个月的集中行动就能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它需要借助深入和持续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需要从制度上和源头上解决一些深层次的法律问题,需要建立起一系列有助于预防工作和国际合作的长效机制。

  追赃新手段

  对于这些“狐狸”来说,逃出去,并不是他们唯一的目的。他们的如意算盘是,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高枕无忧地使用贪来的不义之财。简而言之,人要“安全”,钱也要“安全”。

  于是,携款外逃这种陈旧、笨拙和低层次的资产转移方式,早已被李华波等人所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人赃分离”,而洗钱则成为向境外转移资产尤其是大宗资产的主要方式。

  在李华波案中,李华波将犯罪所得钱款存入其在国内选择的空壳公司——鄱阳县锦绣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账户,并串通新加坡“中央人民币汇款服务有限公司”的老板,通过该汇款公司在中国指定或持有的银行账户进行转账,将巨额资金转移到新加坡,再存入其妻子的账户。由此,资产转移各个环节均不显露李华波的踪迹。

  这般处心积虑,也给成功追赃带来不少麻烦。

  据黄风介绍,跨境追赃是国际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各国有不同的法律制度,所以跨境追赃主要遵循国际公约中的一些原则。由于对违法所得的证据认定存在难点和没收裁决的认可问题,导致我国的跨境追赃工作存在一定困难。

  在境外资产追缴问题上,《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了五种资产追回方式,其中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没收事宜的国际合作”。

  这种合作可以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形态是被请求国将外国的没收请求提交本国主管机关,由后者依据本国法律作出没收裁决并予以执行,另一种形态是被请求国对外国主管机关作出的没收裁决予以承认和执行。

  最近几年,我国已经有了几例通过没收事宜国际合作从国外成功追回资产的案例,所借助的均为第一种形态。

  “迄今为止,我们尚无通过相互承认和执行没收裁决的形式成功追回资产的案例,而在各国的相关立法和实践中,第二种形态构成没收事宜国际合作的主要制度。”黄风说,我国难以与外国开展相互执行没收裁决合作的主要原因,在于现行法律的缺陷。

  对此,陈志军分析说,如果要对已转移到境外的犯罪嫌疑人的房产、存款等财产采取冻结、查封等司法措施,我国的司法机关就必须举证证明其是腐败犯罪等犯罪所得或者犯罪所得收益,即对赃款从国内如何一步一步地转换成提请查封或者没收财产的过程进行证明,难度很大。2012年的新刑事诉讼法虽然建立了在逃犯罪嫌疑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但在证明标准上和不少国家仍然存在差异。我国需要充分了解中外立法在此问题上的差异性,尽量和国际接轨,减少相互承认和执行没收在逃犯罪嫌疑人犯罪所得裁决的法律障碍,从而发挥该制度的应有作用。

  黄风说,使我国难以对外开展相互执行没收裁决的另一个制度缺陷是,虽然我国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已有10年,但至今仍未按照该公约的要求采取必要的立法措施,为我国主管机关执行另一缔约国法院作出的没收裁决提供法律依据。

  此外,在陈志军看来,近年来,不少外逃人员在“人赃分逃”过程中,在其犯罪所得向国外进行转移的过程中,大多通过地下钱庄,利用离岸公司账户、非居民账户等跨境转移赃款的方式进行。这也是2015年“天网行动”将打击利用离岸公司和地下钱庄向境外转移赃款专项行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因此,这种现象在2015年以及未来肯定将得到较大程度的抑制。当然,从长期而言,应当切实加强反洗钱法相关制度的落实,及时监管大额可疑资金转移,堵塞贪官将腐败所得向境外洗钱的渠道。

  百折不挠精神不可或缺

  背景:

  2015年,“红色通缉令”二号人物李华波被遣返回国。作为特邀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黄风参与了李华波案国际司法合作诸多环节。

  讲述人:

  黄风,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

  对于中国海外追逃追赃工作,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尤为重要。

  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依靠的是国家整体实力,2015年我国在境外追逃追赃中的所有重大成功,都是依靠公安、检察、法院、外交、司法行政、金融监管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中央纪委、中央政法委员会等高层机制全盘协调而实现的,这是一条极为宝贵的经验。

  2015年,我国通过引渡手段追逃回几名涉案人员。据我所知,还有几起案件正在走引渡程序,而且很快会有积极成果。引渡是最地道的追逃国际手段,我国现在非常注意运用这个手段。

  目前,我国海外追逃追赃工作还面临难题。

  外部难题主要在于,我们对外缔结的引渡条约不够多,特别是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建立正常的引渡关系。另外,一些国家对我们的刑事追诉和司法制度等存在误解和疑虑,即使和我们建立了正常的引渡程序和司法合作,他们仍有顾虑,这实际上属于误解。

  为了获得有效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我国刑事办案机关必须苦练内功,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一方面,要提高在犯罪嫌疑人逃匿或者失踪、资产流转踪迹已被掩盖等情况下的调查和取证能力,为寻求国际合作提供必要的支持材料;另一方面,要善于研究和利用国际法规则以及被请求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制定切合实际的策略并采用合法有效的运作手段。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国际刑事合作的成功率并不确定,但这种成功率是靠合作利用率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提高的。(赵丽 实习生 王坤 整理)

【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