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旅美周氏兄弟的传奇故事:跻身全球艺术家(图)

2016年03月31日 10:20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
字号:
3月24日,周氏山作在画室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
3月24日,周氏山作在画室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

  人民网北京3月29日电 芝加哥,诺曼·梅勒笔下“美国硕果仅存的伟大城市”,罗伯·马歇尔电影里歌舞生平节奏感强烈的城市。1871年,一头倔强的奶牛踢翻了放在草堆上的油灯,那场大火几乎摧毁了芝加哥的一切。百废待兴之后的浴火重生,像一个初生的婴儿,芝加哥以她顽强的生命力吸引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大师和艺术家,其中包括远在一万多公里外广西南宁的周氏兄弟(哥哥周氏山作,弟弟周氏大荒),而兄弟俩的命运似乎也与这座城市的际遇极为相似。从初到美国的不为人知到跻身全球艺术家,并在今年3月获“胡润艺术榜”特别贡献奖的兄弟二人的故事充满了传奇。

  冒险的美国寻梦之旅

  “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从零开始”,周氏山作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脸上露出孩童一般的神采。也许是天生喜欢面对挑战,也许是血液里流淌着坚韧和勇敢,这对壮族小伙毅然放弃国内已经拥有的事业和荣誉。1986年11月7日,周氏兄弟怀揣着三十美元和五十幅画作,带着美国一家画廊的邀请信,坐上了从上海去往芝加哥的飞机。

  初到芝加哥的一年,一切都比想象中要艰难。和在周氏兄弟前后去往美国的数百位中国画家一样,坚持原始画风还是改变画风适应美国市场向现实妥协成了兄弟俩的最大难题。“卖不出去画的时候,我们也想过打工,但是舍不得剪去长发,所以打消了打工的念头。”哥哥周氏山作打趣说道,“虽然辛苦,但那时的我们没有任何包袱,因为什么都没有,根本不害怕失去。所以还是坚持下来了。”幸运也似乎偏爱这对为自我风格执着到固执的兄弟,同年,《芝加哥太阳时报》的专栏作家对周氏兄弟作品的观展评论让他们为更多人所知,并为他们在芝加哥艺术界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周氏兄弟的作品《芝加哥之梦》被永久性的收藏在芝加哥的中大陆广场大厦

周氏兄弟的作品《芝加哥之梦》被永久性的收藏在芝加哥的中大陆广场大厦

  “我们总是在寻找太阳”

  在周氏兄弟的画作中,不难发现画的灵魂跳动,那就是“生命”。

  1987年6月,在周氏兄弟的第五次展览中,他们卖出了来到美国的第一幅作品:《明江颂歌》,“就像我的好友迈克尔·乔丹在压哨时投入三分球一样,看到自己的作品找到了好的归宿我们很激动。”时至今日,山作谈到此处仍然难掩兴奋,“这幅作品给了我们信心,我们当初的坚持得到了肯定,源自内心拥有独特语言的艺术总散发强大的气场”。

  在这幅意义非凡的画上有两个黑色的人物形象在明江上泛舟,而在著名的《芝加哥之梦》《与太阳共舞》及后期的多幅作品中,这两个“小人”也反复出现。他们是谁?又代表了什么?这次山作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根据壮族的古老神话,这个世界被大火毁灭了。只有一对兄妹活了下来,因为血缘关系他们不能结婚,只能分开去寻找太阳,多年以后他们碰头,以陌生人的方式相爱结合并生了很多孩子,所以这个世界住满了人。”

  著名的评论家彼得·克罗希尔在1989年分析周氏兄弟的画作时说道:“在周氏兄弟的画作中,那些用来与我们对话的符号是原型与神话的共鸣,这些符号和形象的重复出现不断的提醒我们这些作品是坚定的建立在周氏兄弟的本土文化上的。”

  周氏兄弟的许多画作都给我们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即这些画作总是和他们的梦保持着某种精神上的联系。画中出现的那些具象或抽象的人类、动物可能再告诉我们他们的梦超越他们过去的世界而跃入一个新的天地。

  周氏兄弟这样描述:“我们总是在寻找希望和梦,我们总是在寻找太阳。”

  对自由和自信的充分享受

  九十年代初期,周氏兄弟进一步扩大了他们的观众圈至欧洲和亚洲国家,在巴黎、伦敦、法兰克福、斯图加特、科隆、马德里、东京、香港等地举办了展览。1990年,周氏兄弟在芝加哥制作的巨幅作品《芝加哥之梦》和《生命交响曲》被挂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中大陆广场大厦时,西方媒体称他们,来自中国的毕加索。

  至此,离初来芝加哥已是7年,这座城市特殊的艺术氛围和气息也已融入到周氏兄弟的创作之中。从早期画中为争取自由而表现的挣扎到后期游刃有余的用不同题材不同媒体表现自我,周氏兄弟的艺术语言日渐臻熟。相比早年作品中出现的压抑和扭曲的形象,1993年至今的作品出现的更为愉悦和嬉戏的形象显示了他们对自由和自信的充分享受。

  在周氏兄弟进行的行为艺术中,最重要的一次是2000年在瑞士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上的表演。在250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界领袖的面前现场作画,这幅作品叫《新的开端》。

  两件被美国当成国礼赠送的作品

  2014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核安全峰会会晤,奥巴马将一件名为《生命之环》的雕塑作为国礼赠予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品出自于当今世界重要的现代艺术家周氏兄弟。这次的国礼《生命之环》是一尊金色的环形雕塑,原版创作于2005年,是周氏兄弟为瑞士诺特威尔截瘫中心进行的命题创作。这是周氏兄弟第二次受奥巴马和白宫邀请创作国礼。

  2011年,奥巴马将周氏兄弟的油画作品《八位美国总统与中国长城》赠送给到访美国的前国家主席胡锦涛。这幅作品记录了尼克松以后的八位美国总统与中国的友好相交。

  “我们觉得这个作品应该包含了中美历史,所以就把它定在从1972年开始,就是尼克松访华那一年开始。”

  实际上,周氏兄弟并未将激励他们实现梦想的祖国留在身后。早在2004年,周氏兄弟向北京奥林匹克运动组委会提交了一个大型雕塑设计方案“世纪之门”; 2007年,周氏兄弟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大型“35周年艺术回顾展”,被称为“王者归来”;2013年,周氏兄弟“中国系列艺术展”在北京公开亮相,轰动一时,同年,位于广西的“周氏兄弟国际艺术谷”和大型城市中心雕塑投入建设;目前,位于前门大栅栏附近的周氏兄弟国际艺术中心也正在筹备建设。别离祖国三十年,周氏兄弟依然对中国这片土地充满无限的热爱和眷恋。

  “我们的根在中国”

  周氏兄弟在1986年移民美国,2014年,为表彰周氏兄弟艺术多年来对美国和世界的贡献,前美国伊利诺伊州州长奎恩立法宣告法定每年十月十六日为“周氏兄弟日”;2015年10月,美国芝加哥市长伊曼纽尔以周氏兄弟命名芝加哥南部35街周氏兄弟文化中心所在的东西向街道。

  “周氏兄弟30年前来到芝加哥并建立了自己的艺术中心,他们不仅在这里成为世界闻名的艺术家,也为芝加哥带来了荣誉,为芝加哥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伊曼纽尔说。在美国历史上,美籍华人得此殊荣的并无先例。

  3月24日,胡润为周氏兄弟颁布当代艺术特别贡献奖

3月24日,胡润为周氏兄弟颁布当代艺术特别贡献奖

  踏出国门的周氏兄弟,在无奇不有的美国文化艺术氛围之中,并未随波逐流,而是形成异别并超越于西方文化“固有经验”的艺术风格,这场“寻梦之旅”是一场“精神之旅”,也是站在中国文化的出发点与西方文化的一场旷世持久的对话。

  正如周氏大荒所说,“我们的成功和荣誉会为今后从中国来的新移民带来更多鼓舞,激励我们一道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光大作出更多贡献,为中美友好交流作出更多贡献。我们在美国生活很多年,但我们的根在中国。”(常红 康登慧)

【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