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英法华侨华人渐融入主流:扎根当地 服务社区(图)

2016年12月15日 14:4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位于英国伦敦西区的唐人街,规模并不算大,由一条大街和几条横街组成,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天人流量高达10万人。这里是华人们初到伦敦的庇护之所,熟悉的汉字、悦耳的粤音,让漂洋过海而来的疲惫移民们感受到了种种故乡温情。这里几十年间发生的变迁,也足以折射出华人们在伦敦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而在其中,始终给他们提供支持的,是大家自发成立的华人社群组织。

  而一个海峡对岸的法国巴黎,如今的华侨华人的总数近百万了。一方面,法国华侨华人通过刻苦耐劳、团结互助,取得了经济事业的发展,在法国站稳了脚跟;另一方面,各类新型社团雨后春笋般出现,以地域性或专业行业领域为特征,扎根当地、服务社区,突显了华侨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身影。

  在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南方日报记者先后探访了伦敦西区的唐人街和法国巴黎唐人街上的广东社团以及粤籍企业家代表,追寻粤籍华侨华人为中欧文化交融所做的贡献。正所谓“雏凤清于老凤声”,当地新型的华侨社团正彰显出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历时半年多时间,“海上足音”采访团队走访了全球13个国家,抚今追昔,深入挖掘广东华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他们在“海丝”战略中全新的重要作用。如今系列报道也将告一段落。

  英国

  历史

  在“三不管”地带落地生根

  伦敦西区的唐人街并不是伦敦最早的华人聚居区,著名的贫民窟莱姆豪斯(Limehouse),最开始是中国城的代名词。早在19世纪初期,一些来自中国华南地区的劳工和水手就流落在此,直到1934年,这一区域被拆卸。

  二战之后,爵禄街取代了莱姆豪斯,成为了最具规模的华人聚居地,被习惯地称为唐人街。爵禄街所在是苏豪(soho)区,位于市中心,当时却是一个“三不管”地带,“黄、赌、毒”盛行。

  没人敢来的“暴力街区”,却给漂洋过海来谋生的华人“新移民”提供了最初的庇护。

  华人社区在爵禄街一带的扩张,起始于香港人。从上世纪50年代起,香港就有不少人来到英国谋生,这一风潮在70年代最为高涨。“不管怎样,这里都是伦敦的市中心。”抱着这样的念头,什么都没有的华人像随风飘飞的蒲公英种子找到了土壤,渐渐落地生根。

  伦敦华埠商会主席邓柱廷就是在1975年从香港来到伦敦。排行老五的他在家年纪最小,来时哥哥们已经在伦敦有了小生意,他并未感受到太多别人遍尝的辛苦。

  “其实,来到伦敦不懂英语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懂广东话。”邓柱廷说。最开始,这些华人移民只能开小店谋生,帮人洗洗衣服或卖中餐。生存空间的逼仄也使得社区关系非常紧张,“每天看到的,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互相抢地盘。”

  随着华人越聚越多,唐人街有了影响力,也渐渐团结起来。部分人就提出,要组建一个伦敦华埠街坊会,华人可以互相帮忙,对外交涉也有一个组织。1978年,伦敦华埠商会正式成立,起初它叫作华埠街坊会。这个名字显示了它团结街坊的最初目的。有了组织,华人的凝聚力更强了。

  华埠街坊会还成立了下属的社区中心,为一些不懂英文,生病不懂看病,不懂福利的老人家提供帮助,还成立了英文补习班。随着唐人街规模的扩大,华埠商会向政府申请,将这一带命名为“中国城”(china town)。

  2001年,英国暴发口蹄疫,英国有媒体报道称,口蹄疫是非法进口肉类的英格兰北部一家中国餐馆引起的。不负责任的报道,引起外界对华人餐饮业的猜疑,伦敦唐人街的中餐馆收入更是减少了40%。

  “英国政府有什么证据证明口蹄疫是因为中国人偷运猪肉造成的?”邓柱廷代表伦敦华埠街坊会,组织了几千华人去英国农业部、伦敦市政府等地示威抗议。最后,英国农业大臣公开在报纸上向华人道歉,平息了这一风波。

  发展

  春节庆祝活动走向英国主流社会

  在伦敦市政府提倡多元文化政策的鼓励下,伦敦的中国春节活动不仅是亚洲以外地区最大的春节庆典活动,而且已逐渐融入英国当地主流文化圈。

  每逢中国春节,到特拉法尔加广场和与之毗邻的莱斯特广场或唐人街,观文艺表演,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已成为伦敦人的新习俗。而推动华人的春节庆祝活动走出唐人街,进入充满着象征意义的特拉法加广场,邓柱廷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以前,伦敦华人每年的春节庆祝活动都是在唐人街的停车场搭台。1995年左右,华人越来越多,停车场已容纳不下,就改到了邻近的莱斯特广场。

伦敦春节巡游。
伦敦春节巡游

  2000年开始,邓柱廷开始出任华埠商会会长,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与伦敦市政府谈判,争取将华人的春节庆祝活动放在特拉法加广场举办。经过一年时间的反复磋商,2003年,华人的春节庆祝活动在特拉法加广场正式亮相。

  邓柱廷当时的想法是:“我们去英国主流社会街区举办中华文化的活动,如果成功了,我们中国人的地位就提高了。”

  每年的春节活动,几乎都要花一整年的时间来筹备,大小事项与政府部门一一开会沟通。“我们现在每年请保安花费的钱都要十多万英镑。”邓柱廷说。2005年开始,随着特拉法加广场的春节庆祝活动在华人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国务院侨办、国家文化部等每年都会从国内派来表演艺术团前来助阵演出。

  如今,特拉法加广场的春节庆祝活动已经成为伦敦每年的重大盛事,也是欧洲规模最大的春节庆祝活动,每年都有几十万人前来观看,其中八九成都是英国人。

  现状

  从不问政治到发出华人的声音

  最早来到伦敦的香港人,基本上都在经营粤菜馆,餐饮业这把菜刀一做就是几十年。他们几十年的努力也使得粤菜乃至于中国菜在伦敦当地深入人心。近二三十年时间,随着中英留学交流、经济贸易愈加密切,英国广东华侨的行业组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把菜刀走天下”,到“中医草药一把抓”,再到旅游业、留学咨询业、房地产业、律师业……华人在英国从事的行业已不再单一。

  英国广东华侨华人联合总会秘书长张洪伟说,留学生是推动华人生活改善的一股很重要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侨团也纷纷兴起。在2002年成立的英国广东华侨华人联合总会(以下简称“广东会”)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

  广东会虽然保留了一部分来自深港澳的老侨员,但骨干主要是在英国已经生根安家创业的中青年成员,各方面的专业人士都有,律师、会计师、IT人才、文化表演艺术人士等。此外,广东会还有一大部分成员是由留学生组成。

  张洪伟说,新型侨团成员的层次不同,中青年骨干视侨团为一个交流商机与合作机会的平台,以及作为教育下一代的交流平台。而初来乍到的留学生则在这里寻找帮助和温暖。

  广东会组织过100多人的代表团参加英国当地的社区嘉年华,展示中国的文化,“我们穿起民族的服装,跳起了民族的舞蹈,舞起传统的雄狮,非常受欢迎。”在参加嘉年华表演的40多个团体中,他们被评为当天最受欢迎的表演团体。

  在把中国文化带到英国的同时,他们也把英国的文化带到中国。广东会的会员谢明强是英国舞台剧演员,如今已在广州办了好几期歌舞剧的夏令营,推广英国的舞台剧文化,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

  除了促进中英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英国的华侨社团还在推动华人参政、发出华人自己的声音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英国第一大少数民族印巴人,声音会得到主流社会的回应,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国会议员。以前中国人没有参与政治的人,我们发出的声音没有人重视,而且也没有人发出声音。”张洪伟说,如今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变。

  广东会的顾问、华人律师李增区发起了“华人参政计划”,推行几年成效显著,2016年诞生了第一位华裔的国会议员,地方议员也已经有好几位。

  “广东人敢为人先,我们随着孙中山的脚步来到英国,如今华人在英国的主流社会占的位置越来越重,从一开始的一把菜刀不问政治,到现在年轻一代成长起来进入主流社会,是令人欣慰的事情。”张洪伟强调说,“这个也离不开中国的强大,中国强大了,他们才重视你的声音。”

【编辑:张金杰】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