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马来西亚“华人丐帮”:更多出于自愿选择(组图)

2017年01月05日 14:41   来源:北京青年报深度报道部微信公众号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吉隆坡茨厂街,天还没有大亮。一间旅社的楼门打开,几名来自中国的行乞者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他们即将搭上驶向城市各处的公车,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2016年10月,马来西亚当地媒体报道称,组织严密的“跨国丐帮”从中国多地向马输送“资深乞丐”。随后不久,当地警方采取行动,破获了一个有组织的行乞团伙,抓获团伙首领1人及多名负责接送行乞者的司机。

  时间过去月余,警方行动的余波犹在,中国行乞者的身影并未绝迹。他们继续小心的穿梭于街道店铺间,希望能被施与钱财。

  在这背后,“组织者”的身影若隐若现。但行乞者中的一些人并未道出被逼迫的意味,而更多出于自愿的选择。过往生活的窘境,以及马来西亚当地民众相对宽容的施舍态度,都让他们流连于此。

茨厂街附近一名老者靠吹口琴行乞

  抓捕

  马来西亚警方的抓捕始于马六甲,终于茨厂街,老彭很庆幸,那天早上“开工”,他鬼使神差的走向了和平日相反的方向,躲过一劫。

  近两个月前,马来西亚媒体那次关于中国乞讨者的暗访,始于马六甲,终于茨厂街。这里也曾是早年当地华人的聚集地之一,如今是吉隆坡著名的旅游景点。

  12月末的一个下午,前往茨厂街的游人依然不绝。离主街不过数百米的天桥下,一阵口琴声传来,是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

  吹琴的是位黄皮肤的老人,佝偻着背、斜跪在地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里,总有些人会被他吸引了注意。深一度记者注意到,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老人面前的盒子里又多了几张小额的马币。有人递钱时,他拱了拱手,小声用标准的中文说“谢谢”。

  除此之外,老人再无多言,上前试着用中文询问他来自哪里,只是用手拍拍装钱的盒子,就把头扭向了一边。

  同住在茨厂街边上,老彭(化名)听说,天桥下的老人第二天就坐上了回大陆的飞机。老彭自己倒是大方的承认了中国人的身份,以及在这里行乞的日子,他也理解其他行乞者对身份的躲闪,“警察现在是真的抓人。”

  一个多月前的清晨,当地警方堵住了两边的路口,对茨厂街上一家旅店的“行乞团伙”采取行动。

  老彭(化名)很庆幸,那天早上“开工”,他鬼使神差的走向了和平日相反的方向,由此“躲过一劫”。

  转眼到了年底,警方行动的余波尚未散尽,老彭和“同行”们的行乞生活仍在继续下去。

老徐在一个华人聚集的茶餐厅乞讨

  开工

  行乞者们是茨厂街上最早醒来的人群之一,天未放量,他们已鱼贯而出,分散到街南公交站的各个站牌下……

  清晨6点刚过,行乞者们是茨厂街上最早醒来的人群之一。一间旅社的楼门打开,几个人影鱼贯而出,老彭的同乡老徐(化名)也在其中。

  老徐左边那空荡荡的裤腿被挽了起来,拄着双拐速度慢了不少,他很快落在了队伍的后面。当走到茨厂街南面的公交站时,一行其他人已经分散到了各个站牌下。

  几条线路都是老徐和“同行”们摸索出来的,初到大马时分别各坐上一次到终点站,仔细看着沿途哪里餐馆、商店密集,就是理想的行乞地点。

  当老徐开始等车的时候,老彭也已经收拾停当,拄着拐杖离开了租住地,他去往了茨厂街北面的公交车站。行乞者们住所自茨厂街中心分布到外延,老彭路上还遇到了同样拄着拐杖的“同行”。

  来人问他“今天去哪开工”,这是之间的一种“默契”。不然即使到了地点看到已经有人行乞,自己也要改去他处。老彭对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说,只有一些初来乍到的不懂规矩,才会因为争抢“地盘”,起了矛盾争执。

  临近7点,老徐搭上了公车,刷了当地的公交卡、选了个靠门的位置坐下。中间倒了一次车,一个小时后,天已经大亮,他也到达了这天的行乞地点。

  道路远处是一家已经开门营业的餐厅,里面用餐的多是当地的华人面孔。餐厅服务员似乎对老徐的出现并不陌生,没做什么阻拦。

  老徐在每位食客面前站上几秒,不多说什么,只是晃动着小碗、让里面的硬币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一圈转下来,没人有掏钱的意思。他正要离开前往下一家店铺,一位吃过饭的老人跟了出来,递上张小额的马币,老徐笑着向对方点头致谢。

  老彭有时候挺为老徐鸣不平的,老乡腿有残疾,一天走不了太多地方,一两百马币在行乞者里不算什么“大户”。反倒是有的身体健全的妇女,凭着腿脚勤快和一张巧舌,每天的收入是老徐的几倍。

  至于自己,老彭因为年轻时的爱好,有乐器上的特长。他行乞时会带着吉他弹上一段,跟家里人也说是在马来西亚“教着音乐”。有旁观的人会说,老彭这是“卖艺”,和“乞讨”不同,这是他最爱听到的夸赞。

  但老彭的收入也并不理想,他形容自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像其他行乞者那么勤快。有时他会念叨起那些收入不错的“同行”,带着点羡慕,“以前有个当地老头吹笛子,围着茨厂街转一圈就能挣个五六百。”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