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留学生如何跨过心理暗流期?专家建议先要“自知”

2017年02月23日 16:1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又有年轻的生命选择了终结。本月12日,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20岁广东女留学生刘薇(化名)的尸体在宿舍被发现,而后警方确认其为自杀。目前自杀原因仍不明确,但从刘薇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的内容来看,压力大、抑郁症等关键词令人猜测自杀或许与此有关。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再一次引起人们关注。

  记者采访多位留学生,他们普遍称自己压力大,主要来自学业和人际关系,多数与父母交流较少且不愿意咨询心理医生。业内人士提醒,学生出国前应做好“自知”练习,了解自我,在遭遇心理暗流时,才能懂得“自治”。

  压力主要来自学业和人际关系

  采访中记者发现,学业和人际关系是被提及最多的压力来源,此外还有失恋、父母的期望、减肥等因素。相较于出国读研的学生,本科生和高中生更容易因人际交往产生压力。

  小沈读大三,是个喜欢独处的女孩,面对压力她倾向于自己解决。她告诉记者,每学期期末是压力最大的时候,“上学期连续一周每天都有考试,只能一直熬夜,靠咖啡支撑,在图书馆从早晨8点一直待到凌晨3点。”每天长时间学习,实在受不了小沈就出去散步10分钟,此外,读书也是她减压的方式。她说自己不习惯向父母倾诉:“一是不想让父母担心;二是平时学习已经够累了,所以聊天时不想再提学习。”

  和小沈一样,许多留学生在期末都会压力陡增,应对方式也各不相同。读大一的小白称会通过打球来排解;硕士刚毕业的西西表示,每到期末都会压力性进食,常年挣扎在“减肥漩涡”的她,往往在期末结束后压力更大,因为“又胖了”。

  西西认为,在她接触的中国留学生群体中,本科生更容易在人际交往方面出问题。“不管在哪里留学读本科,都会经历一个‘颠覆三观’的过程——要自己做决定,要和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人交往,要过语言关,这都是挑战。一些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就容易为了交朋友而把姿态放得很低,或者抱团取暖。这些情况下极易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

  而学业压力也并不只是体现在期末。小王正在日本攻读生物学博士,每天都“泡在实验室做实验、扒数据”,还要准备发表论文。他认为,导师的高压政策让他难以忍受:“每天都追着我要数据,实验做不好就质疑我的能力。”这种不间断地施压让他患上了肠易激综合征。小王称,现在的状况让他有些后悔出来读博。

  和父母交流少,“没法好好聊天”

  此前在加拿大,两名19岁中国男生因为与同一女生的情感纠纷产生冲突,导致其中一名男生死亡。在媒体的报道中,死亡男生的父母曾称儿子平时与自己的联系不多。与父母交流少似乎是大多数留学生的特点。

  受访留学生与父母视频或电话交流的频率在一周一到两次。他们反应,父母最为关心的是身体健康和学业。正如小沈所言,身体健康的问题不想让父母担心,而平时学习已经很辛苦,自然也不想再谈论学业问题。加上身处异国,许多父母对国外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知之甚少,因此能交流的内容也越来越少。

  在英国读研的小南认为,父母家长式作风太强,自己远在国外,但他们也想安排孩子的生活:“一打电话就开始教育我,根本没法好好聊天。”西西表示,跟爸妈交流时,他们总是念叨要她减肥;而小王的父母竟然开始催他结婚。

  “在外留学,有知心的朋友非常重要”

  不少留学生选择向朋友倾诉心声。他们表示,在外留学,有知心的朋友非常重要。Lily在美国读大一,她称自己的学校不大,班级人数少,同学之间比较熟悉关系很好,因此有学业压力时会向朋友倾诉;而在更大的学校,交朋友反而更难,几个人的小团体倒是更多。

  据了解,绝大多数学校都会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服务。而受访留学生中并没有求助于心理咨询师的。多数人认为期末过去了,压力也过去了,因此不需要心理帮助。小白则表示,自己虽然一直感觉压力很大,但是看心理医生很浪费时间,“有那时间不如看会书”。

  小沈认为,即使寻求心理帮助,但由于语言差异,也有可能在咨询过程中因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想法而产生误解。

  TIPS “自知”才能“自治”

  启德留学规划师王丽霞认为,中国存在长期淡化个性强调集体的社会文化,所以导致很多中国学生不了解自己,出现自我认知不清和自我价值感不足的情况。她建议,在出国前,学生最好是自我认知清晰,并且有觉察力的。“这样的孩子不容易封闭自己,能够多维度考虑问题,出国后,能更快地融入当地的学习和生活中。”王丽霞表示,学生先要“自知”才能“自治”。只有认清自己并且相信自己时,才有可能集中注意力追求心中的目标,在挫折面前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

  她建议,在出国前,父母与孩子就要处理好亲子关系,帮孩子建立安全感;孩子赴海外后,家长应该多给予情感方面的支持,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给予共鸣,积极反馈,让远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们感到家长的支持与温暖。“一旦父母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孩子在国外遇到难题,也容易跟家长说出来,只要孩子说出来,父母重视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就相对容易解决问题。”王丽霞提醒。

  面对难以避免的学业压力,景鸿教育伍茵则建议留学生,在留学初期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面对紧张学业时要懂得放平心态、戒骄戒躁,理性看待学业上的每一次成功和失败。

【编辑:张金杰】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