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在英留学生就业之战:海归回国潮VS最难就业季

2017年03月15日 11:55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本次活动出席嘉宾鲍艾乐(左)、苗绿(中)、陆文奇(右)(法国《欧洲时报》/胡雨薇 摄)
    本次活动出席嘉宾鲍艾乐(左)、苗绿(中)、陆文奇(右)(法国《欧洲时报》/胡雨薇 摄)

  中国侨网3月15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很多人用“洄游”来形容近年来方兴未艾的“留学生回国潮”,“走,回中国去!”成了新一代海外“弄潮儿”的声音。然而,随着“留学生回国潮”的到来,留学生光环的逐渐消退,留学生回国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何能在留学阶段就让自己“准备好”回国,是不少留学生关心的问题。近日,《欧洲时报》记者在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举办的招聘会上采访多位行业专家,为留学生支招。

  何去何从 海归留学生不比本土毕业生有优势

  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激增,和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中国迎来了新世纪最大的“留学生回国潮”。根据“中国与国际化智库”2016年发表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1978至2015年间,海外留学生学成回国人数已占总留学群体的79.87%。这也意味着,如今近八成的留学生会选择回国就业。报告中还体现,“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国际化的薪酬待遇”是吸引留学生回国工作的主要动力。

  在此趋势下,中国的海归就业市场逐渐显现出“僧多粥少”的状况。与此同时,同本土毕业生相比,海归还面临着应聘环节缺少招聘信息、对中国企业人才需求了解不够、国内职场人脉脱节等问题。因此,留学生仅凭海外文凭并不比中国毕业生更有优势。

  此外,从回报比值来看,大多数留学生在留学期间付出了高昂的费用,但回国后的实际薪酬却不甚理想,仅有26.4%的被调查者表示第一份工作起薪高于一同进入单位的中国本土毕业生。很多人不禁担心,“史上最难就业季”遇上“海归回国潮”,让留学生的留学成本回收,成为一场“道阻且长”的战役。根据《报告》显示,35.9%的留学生认为,毕业后3至5年才能收回留学成本,甚至有10.3%的人认为,需要10年以上才能收回留学成本。

  “虽然回国之前就听说中国就业不容易,但我当时想毕竟英国留学回来的,学校排名也还很不错,总不至于太难吧。”从英国留学回国的Amanda没有想到,面对“史上最大留学生回国潮”,她的回国就业之路并不轻松。从英国回来后,由于毕业前紧张匆忙的准备论文,Amanda曾让自己放松了一段时间才开始着手找工作。断断续续在北京、上海大城市辗转多半年后,Amanda才在一家知名在线打车公司找到一份市场营销和公关结合的工作。虽然她对薪酬不太满意,但能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并且从事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Amanda已经觉得“很知足”了。

  Amanda的经历并非个例,每年的三月,恰逢英国高校的毕业招聘季,也正值中国企业的招聘旺季。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上,很多留学生跟当年的Amanda有着一样的困扰。一面是蓬勃发展的中国新兴市场和中国企业对国际人才旺盛的需求;另一面是时差、距离等一系列阻碍因素,留学生应该怎样快速与中国行业和求职市场接轨、省时高效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已然成为众多海外留学毕业生最为关注的话题。

  水土不服 融入是关键

  2月25日,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举办的为期一个半月的“2017留英校友招聘节--留英校友职业发展研讨会暨小型招聘会”给迷茫中的留学生带来答疑解难的机会。活动分别在英国巴斯、伦敦、剑桥、华威,以及中国北京、深圳、上海等七大城市举办。在英国的四场“留英校友职业发展研讨会”现场,来自中国的三位行业精英--金融才子及牛津校友陆文奇、互联网“创业女王”鲍艾乐以及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分享了他们的职场感悟和行业洞察,与参加活动的在英留学生探讨中国的海归人才市场现状以及金融、互联网等热门行业的就业情况和求职技巧。

  随着留学生日渐“挤进”中国人才市场,随之而来的质疑声也此起彼伏。不少顶着教育专家头衔的人士,也纷纷写文章或者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对留学生“水土不服”现象发表评论。有一些中国雇主认为留学生“高不成,低不就”,难以融入中国企业文化。甚至有人揶揄留学生人群不乏“三高”人士--“高视阔步”、“高瞻远瞩”、“高知博学”,即所谓“高处不胜寒,低处不凑合”。在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就业环境中,如何克服“水土不服”,适应中国就业大环境,成为归国留学生面临的一大课题。

  作为英国校友的“金融才子”陆文奇认为,留学生回国工作的一大原则应该是“对底线的东西要坚守,对非底线的东西要清留(清除残留)”。他举例说,“我在中国工作时听过很多留学生的口头禅就是‘我在英国不是这样的’,那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清留’。”他认为,这些留学生因为体验过海外的工作环境所以预设了一个条框,设定了一个比较坐标,但回国后发现并不适用,自然就会表现出一种“不接地气”。他建议回国就业“既要有底线,也要能融入”。

  创业公司CEO鲍艾乐也有同样的感受,她以互联网行业为例,举例中国很多创业公司里加班是常有的事,但不少留学生回国发现和自己在英美国家环境中的体验大有不同,与想象中的工作环境落差很大,所以表现出极大的不适感。她也建议留学生,“如果回国发展,必须要能重新融入环境,及时调整自己”。

  留学生回国找工作,端正心态很重要。这也是Amanda在近一年的求职过程中的最大感受。她认为,现在出国留学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留学生早已不再是“稀有物种”。找工作的时候应该踏实一些,过高的期望值反而会让自己无所适从。

  上升潜力 留学生薪资水平增长快、后劲足

  虽然相关研究尚未出具完整的数据报告,但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留学生的优势是在一定时间之后才能显现的。而且,留学生的上升潜力很大,速度也很快,在工作一定年限之后,薪资水平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同时期的中国本土高校毕业生,也就是具有所谓的“留学生的后劲”。新东方教育集团发布的《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数据就表明,留学生的薪资水平增长快、后劲足,总体优势仍十分明显,工作第一年的平均年薪为8.3万元(人民币,下同),而3年后就能达到32.7万元,此外,“世界名校”的光环在后期也会逐渐释放出光芒。

  拉勾网创始人鲍艾乐也认同,留学经历带给留学生个人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长时期回报,并非一蹴而就。同时,她也表示,留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是需要慢慢显露的,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来发酵。她还强调,在求职市场受欢迎的留学生往往具备上手快、工作主动和对复杂环境适应力强等特点。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6年发布的《报告》,有不少雇主认为,留学生的“标签优势”依然存在,六成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使用留学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人员采取了倾斜性待遇(如更核心岗位、较高起薪等)。报告显示,相对于中国本土高校的毕业生,留学生的优势主要集中体现在:国际化视野更佳(78.7%)、外语能力强(78.3%)、独立思考能力强(73.1%)、生活适应能力高(68.9%)等方面。

【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