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胞遭巴黎警察射杀! 即便愤怒仍要笃信理性正义

中国侨网3月30日电 题:同胞遭巴黎警察射杀!即便热血上涌,我们依然笃信理性和正义!
导读
您是否看过闻名于世的电影
《罗生门》?
真相只有一个。
但当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掩饰自己的过失,
人人只描述“利己”版本时,
荒山上的惨案,
便成了一团拨不开、
看不清的迷雾。
相似的事,
几日前发生在巴黎
这个浪漫之都。
中国男子之死
枪声背后的“罗生门”
当地时间3月26日晚,中国籍男子刘少尧在巴黎19区一寓所中,被法国警方击毙。
对于事发经过,死者家属与警方的描述截然相反。前情回顾:突发!法国警察破门闯入,中国男子遭一枪夺命!真相扑朔迷离,请转发,盼正义!
对比双方证词,可以发现其中有三个共同之处:
1)刘少尧手上确实拿了剪刀;
2)确实有一名警察受伤;
3)警方确实在短时间内开了枪;
既然双方同时认可,我们姑且把这三点作为“事实”来看。基于这样的“事实”,小侨在此给您捋清理法列出问题,如何看待,大家不妨自行判断。
法国对警察使用武器的规定是:“首先要表明警察身份,然后发出口头警告,如有必要再次口头警告,要尽最大可能不使用武器,只有在异常危机时刻,并且尝试了其他方法无效,在别无选择时方可使用武器,使用时还要最后警告。”
【划重点:警告*3、异常危机时刻、尝试其他方法无效别无选择】
短时间内,警方有多大可能完成了“警告-再警告-尝试其他方法-最后警告”的规定动作?
到场警察多达50多人,击毙刘少尧的枪支为长枪(多用于制服恐怖分子)。事发地点为死者私宅,邻居报警的一面之词+剪刀+警察受伤,是否就可以令警方当即判定情况为“异常危机时刻”?
最后,刘少尧57岁、身高1.62米,现场一众警察要制服这样一个人,是否除了击毙“别无选择”?
截至目前,案情仍然扑朔迷离。
但万分明确的是,“铁证”出现之前,无论警察肋骨的刺伤还是死者女儿的眼泪,任何一方的说辞都只可参考,不足轻信。
“血色”巴黎
创伤过后的紧绷神经
巴黎警察的神经,确实绷得很紧。
当地时间2015年11月13日晚,巴黎遭到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5次爆炸、5次枪击,百余人罹难,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血染的巴黎令所有人心惊,对承担着治安重任的巴黎警察来说更是如此。
而巴黎华人对于“警察”,也有不太美好的回忆。当地时间2016年12月27日,巴黎东北部的塞纳-圣德尼省拉库尔讷沃市,发生了一起由多名犯罪分子假扮警察,闯入华人家中暴力抢劫的事件。犯罪分子有5人之多,作案时都佩戴有写有警察字样的臂章,而类似案件还不止这一起。
从这个角度,我们似乎可以解释巴黎警方为何对一位手执剪刀的57岁男子“如临大敌”,也理解了刘家为何在50几位便衣警察大声砸门时迟迟不开。

以暴制暴?
暴力从来不能解决问题
警也好民也罢,说到底,都是被暴力戳中了痛点。但如果为了防止暴力就“以暴制暴”,岂非本末倒置?众人期盼的平静与安全岂非越走越远?
在刘少尧案件尚未妥善解决的情况下,巴黎警方与请愿华人再起冲突。警方指责华人暴力对抗,华人指责警察暴力执法,35名华人遭逮捕,事态进一步扩大。
说到此处,小侨要点赞中国外交部:
对此事件的处理中,外交部一方面第一时间要求法方查明真相,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在法国的中国公民的安全与合法权益,理性对待旅法侨胞对此事件的反应。另一方面,呼吁旅法侨胞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
暴力只会扩大事态,
理性才能解决问题。
目前,巴黎警察总局局长卡杜已回应:将加速司法调查,尽快澄清案件真相;被捕的华人已有26个被释放,其余9人经过法律程序后将尽快释放;允许华人举行合法的悼念活动。
旅法华人也已开通请愿网页,重新进行请愿流程:
请愿网址
http://justicepourshaoyoliu.wesign.it/fr?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冷静、理性,不代表偃旗息鼓,恰恰是在积蓄更大力量。
在这困难悲痛时刻保持冷静,不仅是为了避免事态急剧恶化,更是为了死者沉冤能够真正得雪,为了旅法同胞都能够平安幸福地生活。
每一个华侨华人背后,还有6000万华侨华人同胞;6000万华侨华人背后,还有一整个中国。
抵制暴力,追究到底。
让我们一起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所言,“密切关注和跟踪事件进展”,直到真相大白。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
(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作者:周欣嫒,ID:qiaowangzhongg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