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中国小说《炸裂志》入围布克国际奖

2017年03月31日 12:20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

  参考消息网3月31日报道 美媒称,通过小说,英国的寄宿制学校和美国的体育课已经传到世界各地,那么波兰郊区、挪威海岸或者中国大都市中的故事又怎么样呢?

  美国石英财经网站3月15日报道,有些读者对用英文之外的语言所创作的书籍很感兴趣,负有盛名的布克国际奖为这些读者列出了一份推荐名单。

  布克国际奖奖金由获奖书籍的作者和译者平分。只有用外语创作、有英文译本、在英国销售的非自行出版书籍才有资格参评。

  今年,评委会提名了13部作品,包括中国作家阎连科的《炸裂志》和以色列大师级作家阿莫斯·奥兹的《犹大》。名单中还包括三名女性作家。名单如下:

  《罗盘》(法国)

  作者:马蒂亚斯·埃纳尔;译者:夏洛特·曼德尔

  弗朗斯·里特尔患有失眠症,他致力于研究中东音乐在欧洲产生的狂热影响。在小说中,梦境以及对以往旅行和暗恋之情的回忆在里特尔的脑海中相互交织。该小说2015年荣获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奖。

  《吞下水银》(波兰)

  作者:维奥莱塔·格雷格;译者:伊丽莎·马齐尼亚克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波兰海克塔雷村庄,薇奥拉是一名具有封建思想,相信神话传说的女性。她身边的女人将月经称为“来自美洲的血亲”,她的母亲声称杀死蜘蛛会招来暴风雨。格雷格是一位诗人,《吞下水银》是她的小说处女作。

  《一匹马走进酒吧》(以色列)

  作者:戴维·格罗斯曼;译者:杰茜卡·科恩

  喜剧演员多夫·格林斯坦正在以色列内坦亚进行表演,但进行得不太顺利。这部小说的叙述者是多夫的一位朋友,小说描写的是多夫在两个小时的表演中讲述在他过去57年的人生中发生的各种故事。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评论称:“……故事给人一种紧迫感,喜剧俱乐部中的观众的困惑感越来越强烈,这几乎能让读者想象自己被困在这家俱乐部中的情景。”

  《战争与松脂》(比利时)

  作者:斯特凡·赫特曼斯;译者:戴维·麦凯

  于尔班·马蒂安是一位穷困的工薪阶层壁画家的儿子,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了战斗英雄。在现实生活中,马蒂安其实是著名诗人赫特曼斯的祖父。赫特曼斯根据马蒂安留下的笔记本创作出了这部描写马蒂安传奇故事的小说。

  《看不见的事物》(挪威)

  作者:罗伊·雅各布森;译者:唐·巴特利特和唐·肖

  英格丽德·巴略和她的家人生活在挪威西海岸的一座小岛上,这座小岛承载着他们一家的过去和未来。长大后,英格丽德不得不前往挪威大陆工作,经历着从艰苦的海边生活向富足的大都市生活的转变。《爱尔兰时报》对书中的“诙谐和朴实无华、平铺直叙的哀婉”表达了称赞。

  《叛徒的天地》(阿尔巴尼亚)

  作者:伊斯梅尔·卡达雷;译者:约翰·霍奇森

  在十九世纪初的奥斯曼帝国,阿尔巴尼亚正试图再次获得独立。和阿尔巴尼亚的阿里帕夏一样,帝国邮递员通杰·哈塔奉命抓捕闹事者的头目。本书早在40年前就已在阿尔巴尼亚出版,但直到今天才有英译本问世。卡达雷在2005年获得个人首个布克国际奖。

  《鱼儿没有脚》(冰岛)

  作者:约恩·卡尔曼·斯特凡松;译者:菲尔·拉夫顿

  在“冰岛最黑暗之地”、一个名为凯夫拉维克的小镇,有一个渔民的家庭,家中的三代人已见证了历史变迁。阿里从哥本哈根回到布满黑色熔岩的凯夫拉维克,探望他奄奄一息的父亲,回想他那早已逝去的青春。《爱尔兰时报》评论称:“斯特凡松凸显了冰岛人感受到的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距离感。因为他笔下的人物虽然在世界各地穿梭,但总会被这种独特景致营造出的孤独感吸引,回到家乡。”

  《炸裂志》(中国)

  作者:阎连科;译者:罗鹏

  炸裂市曾经是中国的一座小村庄,现在却在快速发展为大都市。随着孔家四兄弟和其他家族就炸裂市的控制权展开争夺,贪污腐败和阴谋诡计接踵而至。《纽约时报》评论称:“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下,道德上的混乱以一种令人恐惧的方式在人性的扭曲中显露出来。”

  《黑色的摩西》(法国)

  作者:阿兰·马班库;译者:海伦·史蒂文森

  摩西是一名孤儿,他曾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混迹于刚果黑角。《卫报》将马班库称为“具有丰富创造力的小说家”,马班库还曾于2015年入围布克国际奖短名单。

  《砖与瓦》(德国)

  作者:克莱门斯·迈尔;译者:凯蒂·德比希尔

  在小说化的德国东部城市莱比锡,色情产业从1989年之前一直发展到今天。有多个声音在讲述着有关贸易变化的故事。出版商评论称:“这部小说能让人回想起更加零散、更加分裂的欧洲。因此,在欧盟面临严重内部威胁的当下,这部小说的时事性再好不过。”

  《镜子,肩膀,信号》(丹麦)

  作者:多特·诺斯;译者:米莎·胡克斯特拉

  索尼娅是一名翻译,负责将瑞典的犯罪活动翻译为丹麦语。她刚刚恢复单身,正在学习开车。《卫报》在评论诺斯这部“因不可归类而让人感到振奋的小说”时写道:“小说跌宕起伏,好似她日思夜想的大天鹅在空中飞翔。”

  《犹大》(以色列)

  作者:阿莫斯·奥兹;译者:尼古拉斯·德·兰格

  1959年,什穆埃尔·阿什是耶路撒冷的一名圣经学者,他交替阅读着犹大和耶稣受难。阿什爱上了犹太领导人的女儿阿塔利娅,这名领导人提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享无主之地。奥兹2007年曾获得该奖项的提名。

  《炙热梦魇》(阿根廷)

  作者:萨曼塔·施韦布林;译者:梅甘·麦克道尔

  在阿根廷郊区的一个诊所中,奄奄一息的阿蔓塔回答着戴维提出的有关神秘蠕虫的问题。这部篇幅虽短但神秘莫测的小说已经在读者中引发强烈不安。吉娅·托伦蒂诺在《纽约人》周刊上写道:“我在读的时候,一种低落、恶心的紧张感让我不能自已。”

【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