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华人澳洲行:160年前,华人淘金者在这里登陆

2017年05月31日 14:2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友谊之门”牌坊。
“友谊之门”牌坊。

(红点处为南方日报采访组本次“重走淘金路 再访新金山”重点采访城市。)

  罗布,一座仅有约1500常住人口的海滨城市,位于遥远的南半球、澳大利亚南部。从这里往西,便是一望无际的印度洋;往东走数百公里,可以到达本迪戈、巴拉瑞特等曾经名噪一时的金矿区。沿着海岸线来看,罗布几乎正好位于阿德莱德与墨尔本两大城市中间。

  昔日寻金别唐山,越洋跨海历辛艰。一百多年前,1.65万名华人先后背井离乡,在船上颠簸至少7周时间,然后从罗布登陆澳大利亚,以求实现他们的淘金梦。

  重走淘金路,罗布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节点。在这座小城中,至今仍保存有不少华人和中华文化的印记。在各方推动下,这里发生过的海外华人淘金者的艰辛奋斗史,正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

  ●撰文: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黄叙浩 胡良光 王会赟 发自澳大利亚 摄影:黄叙浩

华人淘金工登岸纪念碑。

  1857年

  最早的华人 最早的友谊

  1857年1月17日,一艘插着英国国旗的客船“糕饼之国号”驶入了罗布的桂珍湾。当地居民惊讶地发现,从船上下来的乘客,几乎清一色的东方面孔,都是男人,留着辫子。

  “不到几个小时,原本只有200多名居民的罗布人口数量便翻了一倍。这是最早来到罗布的一批华人。”金山华人传统博物馆的主要创建者——亨利·简斯顿在《四邑淘金工在澳洲》一书中写道。

  罗布并不是这些华人澳洲行程的终点。他们还要跋涉数百公里,前往分布于维多利亚不同地区的矿区。

  选择罗布作为漫长行程的起点,其实是无奈之举。

  自1851年起,在澳大利亚东南部殖民地,人们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金矿,掀起了淘金热。台山人雷亚梅早期以契约华工身份被卖到澳大利亚,他把发现金矿的消息写信传递给了家乡的亲人。很快,不少广东淘金者乘船远赴澳大利亚。

  “然而,金矿资源难以承载人数庞大的淘金者,经济利益冲突逐渐尖锐,生活方式、语言、信仰都在当地显得格格不入的华人淘金者首当其冲受到排斥。”亨利·简斯顿告诉记者。

  1855年,维多利亚政府通过了第35条法案,规定来澳船只每10吨排水量仅能搭载1名华人,且入境华人每人须交人头税10英镑,而当时在澳洲的淘金者辛勤工作一年的人均收入也仅有18英镑左右,这足以戳破华人的梦想——许多人本就是为了避难,或在家乡难以谋生,才举债出海淘金的。

  此前,华人往往在维多利亚墨尔本的菲利普湾登陆。法案出台后,部分华人被迫选择在南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上岸,然后徒步到卡索曼与本迪戈等矿区。据考证,这段行程最长达700公里。

  如果人们再往南航行一段路程,从当时的南澳第三大港口罗布登岸再出发,同样可以躲开人头税,还可以将步行距离缩短约200公里。因此,罗布成了华人淘金者更好的选择。

  由于当时新建的码头水位太浅,满载着华人的大船无法靠岸,罗布港口总经理亨利·梅尔维尔鼓励当地人用小船接驳华人上岸,每人收取80便士到1英镑的费用。

  几乎所有船主都出动了,他们希望从华人手里多赚点钱。有些人付不起这笔钱,还被水手粗暴地扔到海里,只能自己游上岸。事后一些水手也付出了应有的代价,被逮捕并罚款。

  华人淘金者蜂拥而来,使桂珍湾迎来了历史上最繁忙的运转周期,华人的帐篷在罗布的街道上不断延伸开去。当地社会经济因此蓬勃发展,一大批新建筑拔地而起,银行也在这一时期建成。华人放风筝、晒海带的生活场景,成了当时罗布的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在罗布海关博物馆内,至今仍收藏有那时华人带来的钱币。

罗布海关博物馆收藏有华人淘金时期的文物。

  族群融合初期不乏纠纷,但也有温情一面。大量华人涌入带来了疾病传播的威胁,一些罗布居民自发援助部分病弱的华人。一位名为埃莉诺·玛丽·布鲁尔的驻扎官夫人带领志愿者护士照顾生病的华人,因此感染上痢疾,病重去世,年仅48岁。她的墓地现在还可以在罗布公墓早期区找到。

  南方日报本次跨国采访报道的学术顾问——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历史学系副教授费晟评价,罗布是淘金热中后期中国人登陆澳大利亚的替代性选择,也因此成为当时中国与澳大利亚往来的重要窗口和纽带。

  500公里

  曾经的跋涉 今天的回顾

  今天,在罗布桂珍湾畔,华人淘金工登岸纪念碑无声屹立。这座纪念碑由当地的华人商会于1986年设立,碑上雕刻着中英文两种文字,提醒着人们:在一个多世纪前,华人在这片土地登陆,短暂停留后继续前行,寻找他们的财富。

  站在纪念碑旁朝大海望去,可以看到乌木红漆的“友谊之门”牌坊矗立海中。牌坊匾额上刻有“壮志凌霄”四个金字,十分气派。

  “这是澳大利亚第一个建在海滩上的牌坊,旨在向华人淘金先驱致敬。”“友谊之门”的制造者之一、“重走淘金路”徒步纪念活动的华人领队张冲天告诉记者,牌坊高9.7米,其中入水3米,采用特殊的木料制作,在海水里最长可保持百年不枯不烂。

徒步活动启动,向华人淘金先驱致敬。

  5月6日,“友谊之门”正式剪彩,随着鞭炮声、锣鼓声响起,首批由19人组成的“重走淘金路”队伍开启了迈向墨尔本的行程。他们一起以徒步500多公里的方式铭记历史。

  “回顾过去,已经有许多华人为我们在前面探路,为我们开创了未来。”“重走淘金路”活动的发起者之一、维多利亚州澳华社区议会主席陈振良坦言。重走淘金路,借此缅怀先人,并从中汲取勇气与希望,这是举办这场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

  华人马海蓉特意请假带着女儿参与了徒步活动。她说:“哪怕是现在,从巴拉瑞特开车到罗布也要大约6个小时,这还是在道路平坦的前提下。100多年前没有导航,一路崎岖坎坷,步行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我们想体验一下,先辈淘金谋生有多么不容易。”

  来自江门、年过七旬的欧阳惠英是本次活动的后勤志愿者之一,她与丈夫雷沛林一起为徒步者提供服务。欧阳惠英已在澳大利亚生活了数十年,她感慨道:“刚到澳洲的时候太不容易了!华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华人聚居地的石狮雕像常常被人有意破坏,石狮牙齿都被砸掉。”后来得益于祖国的日益强大和澳大利亚华人的不断努力,华人地位逐渐提高,这种情况逐渐消失了。

  一个目标

  历史的缘分 中澳的友谊

  当前,罗布已经发展成为南澳大利亚最热门的度假地区之一。除了当地超过80处历史建筑遗迹、未被过度开发的美丽海岸线,以及丰富多样的海鲜、葡萄酒,这个城市与华人的渊源也增添了它对游客的吸引力。

  事实上,一些游客正是为感悟这段历史而来,许多来自澳大利亚其他城市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也通过游览罗布了解到更多发生在19世纪的华人淘金故事。

  42年前,彼得·莱斯利到罗布旅游时第一次听闻了这段历史。机缘巧合之下,若干年后,他成为了这里的市长,开始不遗余力地推广罗布的华人历史及中华文化。“这本就是罗布历史的一部分。”他说。

  诚如彼得·莱斯利所言,罗布不少居民已经将这段历史接纳为本地历史的一部分,也为当地有这么一段与华人相关的故事而自豪。这在“重走淘金路”活动的筹备与举办中便可见一斑。

  陈振良说,筹办这场活动最难的一点就在于征募工作人员。令他想不到的是,不少当地居民自发志愿参与了活动的准备工作,不求分文回报。彼得·莱斯利与几名留学生一起为罗布中式牌坊“友谊之门”上色。

  尽管发色、肤色各不相同,参与者与志愿者最终因同一个目标聚在了一起。这正是“友谊之门”所表达的愿景之一。

  如今,距华人最初登陆已有百余年,一些罗布居民仍然能详细讲述这段历史;还有当地艺术家特意为此设计了海报、地图、明信片等纪念产品,甚至开设中文网站,再现华人当初的筚路蓝缕,用更为年轻人接受的方式宣传这段历史。

  罗布地区议会主席罗杰·斯威特曼告诉记者,当地希望借由与华人的缘分及这次活动的契机,完善设施建设,培养更多语言人才,欢迎更多来自中国的游客与投资者。

  对话

  罗布地区市长彼得·莱斯利:

  “我们何其幸运,拥有这样一段与中国人有关的历史”

  罗布地区市长彼得·莱斯利(左)与罗布地区议会主席罗杰·斯威特曼在“友谊之门”展开南方日报“重走淘金路 再访新金山”的旗帜。

  南方日报:为什么您会如此不遗余力参与推广华人历史、中华文化?

  彼得·莱斯利:在历史上,罗布曾是一个很小的城镇,当淘金故事发生的时候,这个小镇只有200多人口。在大量中国淘金者涌入之后,政府才委派官员驻扎此地,并加大了建设力度,有效促进了罗布地区的发展。移民活动的频繁进行,甚至让罗布一度成为当时南澳大利亚的第二大主要港口。这是一段令人惊奇而又意义重大的历史,它已经成为罗布历史的一部分。这一切都促使我全身心投入其中。

  南方日报:您觉得举办“重走淘金路”活动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彼得·莱斯利:举办这样一场活动,并将罗布设为起点,一方面是为了缅怀这段历史,另一方面,也是罗布地区向中国、中国人民伸出橄榄枝、传递友好信号。中国是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体,罗布每年向中国出口包括龙虾在内的很多商品。我们何其幸运,拥有这样一段与中国人有关的历史,也许这可以吸引到一些华人淘金者后裔到这里感悟体验。

  罗杰·斯威特曼:罗布有这样的华人历史,在整个澳大利亚范围内可以说是具有独特意义的。澳大利亚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我们每年为不同文化及历史举办了很多活动,这次我们希望通过这场活动缅怀华人历史,借此机会进一步推动中澳友好关系发展,谋求两国人民互惠双赢。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对两国人民都是非常有利的。

  南方日报:针对澳大利亚的华人群体以及中国游客,未来会有哪些计划?

  罗杰·斯威特曼:近现代以来,华人一直是一个十分值得尊重的群体。在澳大利亚,我们相互尊重彼此的差异。目前来看,语言诚然是双方合作的一大障碍,我们希望改变这种情况,更好地倾听、理解中国声音。罗布聚居着来自世界各个不同国家、地区的居民,华人并没有太大不同。这个地方接纳华人,也欢迎他们,我们将更多站在华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

  彼得·莱斯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游客来到罗布,他们会发现商店里的店员也能讲普通话甚至粤语。现在本地也有部分学校在推广汉语教育,当新一代人成长起来后,一切都会变得更便利。我们的目标就是建立一座与中国有友好关系的城市。

【责任编辑:刘郁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