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强力“扫灰”多国打击非法商贸 中国商城屡遭严查

2018年02月04日 13:28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2017年10月,菲律宾马尼拉中国城的华人超市里,顾客在选购香烛。(<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关向东 摄)

2017年10月,菲律宾马尼拉中国城的华人超市里,顾客在选购香烛。(中新社/关向东 摄)

  中国侨网2月4日电 据美国《侨报》综合报道,岁末年初,不少国家开展了打击非法商贸和走私活动的强力“扫灰”行动,一直游走在“灰色”边缘的海外华商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不可否认,灰色经济在一个时期内会给经营者带来暴利,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但近年来各国加大贸易保护和市场监管整顿力度,法律制度日益完善,税务执法更趋严格,“灰色”空间越来越小,如何抓住机遇,尽快转型升级,应是这些“灰色”华商们最为紧迫的任务。

  “灰色”现象普遍 成华商代名词

  在俄罗斯等国“灰色清关”已实现高度产业化

  自2017年10月起,西班牙、罗马尼亚、波兰、哥伦比亚、俄罗斯等国海关、税务等机构相继开展大规模专项执法行动,大批华商店铺被清查,损失惨重。而在非洲、中东等地区,有关国家对非法居留、非法经营、偷税漏税等问题的打击力度也逐年加大,“中国商城被查抄”等新闻屡见不鲜。

  新华社旗下瞭望智库2月1日报道,2017年10月,在西班牙,华商80人因偷说漏税、走私商品被捕;

  2017年10月起,在罗马尼亚,不少华商店铺被罚、仓库被查;

  2017年10月起,在哥伦比亚,波哥大中区批发市场先后遭到3次突击联合执法,查封的21家商铺中大部分为华商,查没资产总价值约合9122万元人民币;

  2017年12月起,在波兰,华沙郊区GD中国商城遭到大规模执法检查……

  多年以来,海外华商夹缝求生,辛勤打拼,为推动中外商品贸易、繁荣当地市场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同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灰色”现象也愈加普遍,甚至成为海外华商的另类代名词。

  一是“灰色”的身份。各国通常都要求外国人不得从事与“签证身份不相符”的活动,不少国家还严禁外国人从事零售行业,一些华商即设法通过“挂名”、“合雇店员”等套路,隐瞒真实签证身份,暗箱操作商贸活动。

  二是“灰色”的货物。在俄罗斯等国,正常清关(俗称白关)手续繁、税率高、时间长,很多华商为节约成本,与谋求灰色收入的海关等部门一拍即合,委托各种清关公司代办通关手续,将货物以低包价、换名等方式运至当地。历经多年,这种“灰色清关”已实现高度产业化,而其本质就是走私。

  三是“灰色”的经营。在实行统一关税的欧盟国家,华商虚开增值税发票,偷税漏税等现象非常普遍。据有关方面反映,“百分之九十九”的波兰华商存在购买虚假增值税发票问题。而“绝大多数”的哥伦比亚的华商店铺则使用从西班牙带入的造假会计软件,对销售过程进行非法操作。

  另据西班牙《欧华报》报道,随着西班牙多次大赦,旅西华人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仅3万多人,迅速增长到十几万人。由于市场的需求,90年代中后期,中国人很快发现了新的商机,中国食品超市、零售食品店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超过3000多家,华人食品批发业也就自然形成。

  鉴于西班牙宽松的政策,90年代进入西班牙的一批新华商开始在各地的批发集散地扩张,并相继形成华商批发商圈,借助着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也伴随着灰色经营的手段,一大批华商迅速致富,甚至暴富,于是后人相继效仿。

  然而自2012年“帝王行动”大扫荡后,新一代华裔商人都在身体力行地探索一条正规经营之路,因为这才是一条安居乐业之路。

  在有“唐人街”之称的巴西圣保罗市“3月25街”,顾客在选购中国首饰。(<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 莫成雄 摄)

在有“唐人街”之称的巴西圣保罗市“3月25街”,顾客在选购中国首饰。(中新社 莫成雄 摄)

  意大利节前严查市场 多地华商被罚

  每年圣诞、新年来临之际,意大利商家都会迎来一场火爆的销售旺季,而此时也是意大利警方对市场商品的重点检查季,意大利多地华商因此次检查中损失惨重。

  中新网援引意大利欧联通讯社报道,去年底,意大利警方部署了全国性市场突击性检查,重点打击违法、违规和假冒伪劣商品,取缔市场上不规范的营销、欺诈和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商业行为。华人企业在此次检查中损失惨重,大量商品被扣押,多名华商被公诉。

  最先接受检查的托斯卡纳大区和拉齐奥大区华人企业,警方在行动中查扣了华商600万件违规产品,其中包括1000件假冒伪劣产品,以及数百万件可能危机消费者健康的商品。被查扣的商品价值超过了3000万欧元,12名华商被控。

  12月16日至17日,南部巴里警方在对该地区商家的检查中,某华人商铺因出售圣诞彩灯未标明原产地,454件商品被扣压。

  18日,博洛尼亚警方在对两家华人批发市场进行检查时,因批发市场的部分商品存在材料、安全和进口信息不规范等问题。警方查扣了两家华人企业28万件商品,2名华商被迫接受调查。

  19日,弗利警方在对7家华人企业检查中,因商品缺乏本地语言安全警示、说明和产地信息不完整,并涉嫌伪造商品产地证明。警方查扣了超过了100万件商品,对7家违规华人企业处以了40万欧元罚款,涉案7名华商将面临刑事诉讼。

  同日,卡塔尼亚警方在对当地一家华人商店检查时,因个别商品存在安全隐患,有违欧盟相关规定。警方扣押了该商家的400件玩具、140件电器和150个打火机。并对商家处以了3000欧元罚款。

  当日,撒丁岛奥里斯塔诺市警方还查扣了该市的某华人商店2000多件商品。被查扣的商品包括玩具、灯具、电器及护理品。并对商家处以了3.5万欧元罚金。

  20日,卡拉布里亚卡大区坦扎罗省拉梅齐亚泰尔梅市警方因华人百货商店存放烟花爆竹不当,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违规经营易燃易爆物品,900公斤节日礼花被没收。涉事华商或将被控危害公众安全。

【责任编辑:刘郁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