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强力“扫灰”多国打击非法商贸 中国商城屡遭严查(2)

2018年02月04日 13:28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华商“灰色”心理不变难改现状

  因与当地从业者逐利,华商遭驻在国官方和民间排斥

  “灰色”的形成有其历史成因和外部环境,很多国家法制不健全,海关税务制度繁杂,且监管不力,官员贪腐,才滋生出灰色地带。“灰色”华商们最有代表性的诉苦就是,“我们也想正规化、合法化,但正是因为‘白道’走不通,才逼得我们走‘灰道’”。

  新华社旗下瞭望智库2月1日报道,过去十多年时间里,这些“灰色”的运营方式虽也曾受到阶段性清扫,但确实为一些华商积累了可观的财富。不少如今功成名就的海外侨界精英,就是从早些年间的“灰色”经营过程中积累了第一桶金,而后及时抽身转型,另谋发展,继而由灰变白。

  但随着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和经济民粹主义的兴起,各国明显加大贸易保护和市场监管整顿力度,法律制度日益完善,税务执法更趋严格,“灰色”空间越来越小,隐患越来越大,曾经的“灰色”机遇早已不复存在。而从本质上讲,不管如何包装,不论多么有理,“灰色”就是违法,自甘“灰色”的华商,也不得不承受相应的风险和代价。

  实际上,他们也很可怜。在不同国家一条条巨大的灰色利益链中,处于顶端的永远只是驻在国执法和管理机构中的实权人物,和那些掌握一定社会资源、相互勾联的中外后台老板,大多数的华商则始终处于被压榨的最底层。从申请签证到货物清关,从办理证照到日常经营,他们在每个环节都需要小心打点,不仅受尽盘剥,勉强维计,而且终日担惊受怕,毫无尊严。一不留神,随时可能遭致倾家荡产的罚没,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

  他们也很可悲。虽然付出辛勤的汗水,他们却始终与当地社会格格不入,更因其与当地低端从业人员逐利,而遭到驻在国官方、媒体和民间的一致排斥和反感,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受到打压甚至暴力冲击。

  2004年西班牙埃尔切鞋城针对华商的那一场大火,随时随地可能重发。当时因为华人的鞋业贸易影响当地制鞋业,引发了一部分当地商家对华商心怀恨意,在一些暴徒的恶意煽动下,爆发了烧鞋事件。2004年9月16日大批当地商家带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并引起暴乱。在暴乱中,骚乱的人群拦住了一辆华商运鞋的货车,并将车上的鞋子全部倒出放火焚毁。

  有时候,他们甚至很可气。他们习惯了“一切都可以花钱摆平”的小聪明,对祖国政府和驻外机构“要遵守驻在国法律”的反复提醒劝告总是置若罔闻,心存侥幸。而一旦被查抄、发现“花钱”也“摆不平”的时候,一些人不自查、不反省、更不愿通过当地司法途径去维权,只知道向中国大 使馆喊冤、施压,打出诸如“中国人受欺负”“被歧视”等标题来博取同情。

  一些哥伦比亚华商被查抄后,甚至以聚众冲闯中国大使馆、殴打使馆人员的极端恶劣方式,逼迫中国政府出面为他们讨回被罚没货物。他们认为,“只要把事情搞大,中国政府就会出手相助”。

  告别“灰色” 要么有尊严地留下,要么优雅退出

  在中国步入新时代、与世界深度交融的今天,“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中外贸易的持续扩大,以及各类贸易便利措施的不断推出,为海外华商带来了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面对“灰色”空间越来越窄的困境,如何抓住机遇,尽快转型升级,应是这些依然深陷灰色的华商们最为紧迫的任务。

  中国领事服务网2月1日报道,华商可走的路依然很多。他们可以组建商会,积极争取自身权益,严格按照驻在国法律,规范经营行为,真正做大做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中国国家商务主管部门和驻外机构应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推动有关国家为华商提供更加宽松、便利和公正的营商环境。

  他们也可以立足当地,转变经营理念,谋求多元化发展。这方面成功的案例也很多。一些华商紧跟市场需求,或通过产品升级,自创品牌,或转投实业,成功转型。一些华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市场资源和优势,与国内知名厂商合作,帮助高端的中国产品以更快、捷的方式进入驻在国终端市场。还有华商抓住电商带来的机遇,跻身进入驻在国物流和快递行业。

  告别“灰色”,要么有尊严地留下来,要么优雅地退出。所有那些依然游走在灰色边缘的华商都应对此做出理性的选择。

【责任编辑:刘郁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