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开拓中国市场 1/3英国企业希望应聘者会说中文(3)
教改施行 英国“中文热”或借势再升温
为扭转外语学生十年下降的局面,英国教育部门表示,政府正努力实现“语言复兴”。从今年9月起,英国学童由原先的11岁改为将从7岁起强制学习外语。此外,去年拿英国普通初级中学毕业文凭(GCSE)的学生中学习外语的增加了16%,为五年来最高。
一名英国教育部发言人说,最近的改革旨在鼓励年轻人修习核心学术科目,包括学校和雇主都十分重视的语言科目。她表示,改革能为年轻人提供最好的学校和技能,确保他们有更好的前途。
不少教育界人士则认为,英国企业表明要求更多语言通才,并给予更好的工作待遇,能有助鼓励英国的年轻人选择进修外语。霍尔也表示,年轻人其实应更多地意识到外语对他们的事业有利,从而更好地选择自己的专业。
在如此背景下,中文教育的空间和前景被业界看好也不足为怪。
伦敦某公立高中中文教师兼中国事务经理孙晓满在接受《英中时报》采访时就表示,前几年学习中文对英国学生而言确实不是一个热门的选择,一是与英语相比,中文是截然不同的语系,很有难度;二是许多家长都会说其他欧洲语言,在他们看来,如果让孩子学一门欧洲语言,家长有利于辅导。但情况在这两年内有所改变,中英关系愈发紧密,中英贸易愈发频繁,越来越多的家长将目光转向了中文。
“家长们其实也很现实,他们看现在的中英形势,觉得现在让孩子学习中文,对他们长大后的就业有帮助。也有部分家长觉得,许多孩子都选择学习欧洲语言,那如果让孩子学一门不是很热门的中文,以后找工作的优势会更加明显。”孙晓满说道。
孙晓满还告诉记者,目前英国初中开设中文课,每星期一小时,需要学习两年时间。一般孩子学习中文都是在家长的提议下去学,而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对中文及中国文化产生兴趣,会真正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此外就在上周,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会晤时,对中英文化交流达成了共识:双方高度重视高校和中小学合作,将推进在英汉语教学和在华英语教学。按计划,英国将在2020年前输送8万名学生来华学习。双方同时还将欢迎对方国家学生到本国实习。这也将进一步推动中文在英国的发展与普及。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访英期间,中英双方还同意将2015年定为中英文化交流年,上半年在华举办英国文化季,下半年在英举办中国文化季。有分析人士称,届时英国或将掀起一股新的“中文热”。
对此48家集团主席斯蒂芬・佩里(Stephen Perry)在接受《英中时报》采访时也谈到,有大约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在学习英语,双方可以以比例为目标,让同样多的英国的年轻人也学习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