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海外华人家长分享华教心得:中文是孩子的必修课(2)

2014年09月17日 13:4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方颖

  澳洲成长,中国寻根

  读到人民日报海外版《送孩子回中国读书,走起》这个题目时,我就不禁陷入了沉思。我和先生10年前移民墨尔本。两个女儿也先后在这里出生。在她们4岁左右时就被送到墨尔本这里的中文周末学校学习中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女儿平日里用英文和我们交流已经是常态。我和先生平日里偶尔用到中文的成语或典故,她们根本听不懂。

  但是,当我面临留孩子在澳洲受教育还是回中国接受教育这样的抉择时,我却很难下定决心。作为一名母亲,我有太多的不舍和牵挂。而且,中澳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也有不同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在差异如此大的两个环境中成长,孩子可能无法判断和适应,不利于心态的健康发展。

  可喜的是,近几年来,澳洲这里的中文学校开始举办越来越多的华裔少年“寻根”之旅的活动,等孩子稍大一点,会鼓励她们参加。作为一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虽然生活在海外,但是我们还是华人,希望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让她们晓得她们的“根”在中国,她们有责任把中国的优良文化传统传承下去。

  从世界大的趋势来讲,中国在世界上迅速崛起,世界各地需要越来越多会说汉语的人才,很多的澳洲人也在学习汉语。华裔子女没有理由把中国的优良文化传统和古老的文字丢失掉。等孩子大一些,我和先生打算送她们回中国读一两年大学,让她们更好地学习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

  严芝萍

  初中送孩子回去读书好

  送孩子回国读书,这是10年前我曾有过的念头。但是,我的想法没有得到先生的支持,我的计划无疾而终。

  10年后的今天,女儿已是大学生,也曾独自到首尔大学读过韩语。如今,我把10年前的想法告诉她,然后问她,如果当时把她送回国内读中文,对当时的她来说是否是一件更好的事情。她的回答是肯定的。我问她,离开父母的时间多长比较合适?她的答案是6个月到两年。

  在我看来,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不该让孩子远离自己太久。小学阶段是亲子关系奠基时期,不该有别的事情比这更重要了。况且,如今澳洲有不少周末中文学校可以让孩子读书,我认为不需要千里迢迢把孩子送回国。

  而初中阶段的两三年时间内,可以选择性让孩子离开父母一段时间到中国读书。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比较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个时候让他们远离一段时间独自面对世界、独立处理问题,无论从个人成长和对中华文化接纳和理解等方面,还是与父母感情增进方面考虑,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喻颖

  在国外也能学好中文

  最近,许多华侨把出生在国外的儿女送回中国读书,让孩子从小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在传统的中华文化氛围中成长。这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而究竟该不该送孩子回中国读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回到中国学习中文重要还是陪在父母身边重要,大家各执己见,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在澳洲从事中文教育。我真切地觉得,其实在国外一样能让自己的孩子学好中文。许多西方国家都有中文学校,特别是在澳洲更有教育经验丰富、教师阵容强大的中文学校。这里的华人大可不必让成长期的孩子离开父母去中国学中文,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学习当地语言的同时学好中文。

  孩子回中国后,中文是学好了,但是很可能由于缺乏学习外语的客观条件而把外语放弃了。当孩子回到出生地后,会很难融入当地社会,也无法把当地语言学到母语的水平了。

  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及享受天伦之乐的角度讲,我也觉得不该把孩子送回国。对于孩子来说,少年时代,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最需要父母特别的关心和爱护,谁也替代不了父母。从小离开父母的孩子心灵上所受的伤,是无法弥补的。

  海外的中文学校一样可以培养出有着中国“根”、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能讲一口流利中文的海外学子。

  祃洁华

  孩子们最有发言权

  我想,这个问题的主要受方是孩子,她们最有发言权,所以还是问问我的女儿吧。我有两个女儿,一个15岁,上9年级;另一个11岁,上5年级。我要先讲讲她们的背景。她们的父亲是新西兰人,现在我们一家住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在此之前,我们先后居住在广州、奥克兰、珀斯、上海,现在定居墨尔本。

  虽然在中国住过,但是她们读的是英国学校,接受的是英式教育。现在,她们在教会学校念书,在英语环境中生活。我有和很多华人家长一样的忧虑:她们要忘掉母语了!很多华人家长将他们的孩子送回中国去念书。我是否也应该将她们送回国呢?我问了大女儿。她的答复是斩钉截铁的:“ No!”为了更加民主,我征询了小女儿的意见:“你愿意我送你去中国上学吗?”她默默地盯了我若干秒,一言不发地扭头走开了。

  引用一位国内朋友在微信上的话:中小学教学体制应该这样改——吃好早餐,早8∶30到校。上午3节主课(数学、中文、英语)。午饭在学校食堂。下午按照自己的选择,去文艺楼。参加舞蹈、声乐、烹饪、园艺、乐器、武术、实验、科技、服装、土木等特长班。每周爬山、攀岩、游泳、欣赏电影。暑假从6月到9月。寒假从1月到3月。假期组织旅游,到另一个城市或者国家体验风土人情。

  如果真是这样了,去,还是不去,还会是难题吗?

  赵卫红

  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几天前偶然阅读了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份的文章《送孩子回国读书,走起》,看完后感触颇深。

  如果你感受过国内外的教育,你很快就能发现中外两种教育的差异和利弊。说到中西方的结合,其实我想生活在墨尔本的华人前辈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探索。这就是为什么墨尔本的中文教育体系这么成熟和完善的原因。如今,中文学校已经遍布墨尔本,仅新金山学校就有几十家;学生更是成千上万。在中文学校教书这么多年,我感觉到,有些孩子中文说得相当不错,甚至可以说不比中国的孩子逊色。我不能说每个孩子的中文水平都可以和国内相比,但是他们的出色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同时,中文学校每年还要组织澳洲孩子到中国“寻根”,国侨办也会每年派优秀教师到澳洲来传经送宝。这里的孩子既不用离开父母、离开现有的学习环境和朋友,又能接受到中国文化知识的教育,那么大家认为还有送孩子回去的必要吗?

  要不要送孩子回国读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论,不能一概盲从。同时,还要看看孩子将来打算生活在什么地方,工作在什么地方。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味地追求面面俱到、十全十美反而可能落得个无所适从。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