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 用爱讲述中国故事

2014年12月11日 10:0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教育。从第一所正规华文学校——1690年的印尼明诚书院创办至今,华文教育已经走过了30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受不同国家政治环境和移民政策的影响,华文教育几经坎坷和波折,但无论时局如何变化,不管生活怎样艰辛,侨胞们始终坚持不懈、办学育人。

  12月7日,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在京举办,来自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位华文教育专家共同围绕“发展海外华文教育,促进中外人文交流”这一主题,探讨如何在新时期让海外华文教育开出更美的花。

  澳大利亚中文教育促进会会长许易:

  跟主流社会交朋友

  “想要让主流社会对华文教育认可,就一定要融入其中,跟主流社会交朋友。”澳大利亚中文教育促进会会长、丰华中文学校校长许易讲起推广华文教育的经历,有着切身的体会。

  1998年,许易在澳大利亚悉尼创办了丰华中文学校,“最初只有十几人,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700多名学生,并成为州政府拨款的学校。”许易说,“起初,当地主流社会对华文学校知之甚少,后来我们打开大门,邀请政府官员来学校参观,让他们了解华校在做什么,这里的学生在学习什么。”

  令许易印象深刻地一件事:2010年,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的陆克文参观丰华中文学校,开始的讲话很客套,随后是参观教室,听学生们朗诵、唱歌。当看到这些出生在澳大利亚的华裔青少年自如地运用中文时,他由衷地表示惊讶和赞赏,对许易竖起大拇指说:“你们的学生是将来中澳交流的纽带。”

  许易就是通过这样一次次地沟通,使当地主流社会对华文教育理解、认同,政府也愿意倾听华校的诉求并尽力提供协助,这样开展华文教育的机会也就来了。

  为了让华文教育有更好的发展环境,2012年,在许易的牵线搭桥下,中国国务院侨办与新州政府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在促成中澳文化交流、华文教育与主流教育接轨方面迈出了崭新一步。“其实,华文教育不只是中华民族的‘留根工程’。对海外的主流社会来讲,我们也是在为他们培养双语、双文化的人才,是在为世界培养人才。”许易说。

  泰国曼谷华教促进会主席何韵:

  从举步维艰到炙手可热

  来自泰国的曼谷华教促进会主席何韵在此次参会的代表中算是年长者,她见证了华文教育在泰国的起起落落。“现在,不仅是华侨华人在学习华文,越来越多的泰国人也开始学习华文了。”何韵谈起华文教育在泰国的发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历史原因造成华文教育不幸在泰国断层长达50年之久。”何韵回忆起那段历史,语气沉重。直到上世纪90年代,泰国才开始对华教慢慢“松绑”,华文学校也开始兴办,然而起初举步维艰,在师资、生源方面都遇到不少难题。何韵说,办学初期缺乏正规的华文教师,受条件限制,我们只能聘请当地人。然而,比起师资,更让何韵为难的是生源问题。“断层”几十年,在部分年轻华裔后代身上,“华文”和“中华文化”已经遗失。尤其是儿童,他们学习华文的原因很简单,“爷爷奶奶让学的。”开班时,学生很多,然而由于周边缺乏华文环境,很难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起初,一个班约有三四十个学生,到了第二、第三个学期学生就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五六人。何韵感慨说:“我从事了华文教育这么多年,自我感觉仍然没有达到目标。每当看到华裔年轻人无法用中文交流、看不懂中文报纸,就会感到遗憾。”

  20年来,何韵为华文教育不断地努力着。“泰国老师不好就回来请中国老师,从汉语拼音‘abcd’开始学起。”经过多年的坚守,何韵的华文学校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她目前管理着两所华文学校,一所是全日制中学,约有1000名学生;另一所是华文补习学院,约有3000名学生。

  现在,华文不仅和华人紧密相联,还吸引了不少泰国人。随着中泰两国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华文人才也变得炙手可热。何韵介绍说,出于就业或者其他需求,泰国人也成为华文教育的主要生源之一。在何韵的华文学校里的泰国学生约占十分之一,他们学习华文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华裔学生。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