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新加坡华人会馆凝聚文化认同 在历史中寻新价值(2)

2016年09月01日 09:4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7月初,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和新加坡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联合举办“走出校园·走进文化”导览活动,学生们在学习中国书法。
    7月初,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和新加坡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联合举办“走出校园·走进文化”导览活动,学生们在学习中国书法。

  在早年华人会馆尚未大量成立之时,同济医院还一度成为华侨华人联络同乡、聚会议事之处,在华侨华人心中享有极高的地位。在中国清代末年,同济医院作为新加坡华人社会的联络点,曾多次为中国遭受水灾的南方数省筹款赈灾。及至如今,同济医院的老字号招牌依然声望不减,医院的一些专业科室仍在新加坡享有佳誉。

  同济医院医师主管郑黄芳说,100多年来,医院特别重视医师招募工作,从1901年开始,医院每三年举行一届中医招考,一共延续了82年,直至医院开始自行培育中医人才,考试才停办。也正由于同济医院考试严谨,考获同济中医荣衔者都备受社会器重。

  同济医院设有一个普通门诊和6个专业科室,30余名注册医师为公众提供免费中医药诊疗服务。近年来,医院突破了百年传统,在两个社区另外成立社区诊所,扩大了免费服务的范围。如今,到同济医院总院和门诊接受免费诊疗的人数,日均超过1200人。

  “自创院以来,同济医院一直依靠社会慈善捐款维持运营。”同济医院董事会副主席杨应群说,一家免费医院能够坚持百余年,这种生命力的背后,其实是新加坡华侨华人社会的共同努力与维系。

  一个典型的事例能够凸显同济医院背后的华社齐力。2010年3月21日,为了扩建翻新医院大楼,同济医院在电视上举行筹款节目,功夫巨星成龙担任慈善大使。当天的电视节目筹得839万新元善款,创下当时的新加坡慈善募捐纪录。

  依托近150年的良好信誉和严苛的财务监管,多年来,为同济医院募捐的社会活动,总能得到新加坡华侨华人的踊跃支持。合社会之力维系的古老医馆,再以免费医疗反哺公众,华人社会在海外能够绵延不息、繁衍壮大,从同济医院中似乎能找到一些历史基因。

  学人论粤

  高伟浓(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

  推进广东会馆走向国际化

  在新加坡,华人会馆与华人经济的密切关系由来已久。新加坡广东会馆署理会长尹崇明说,早期华侨华人创业时,正是得益于与其有地缘、血缘或业缘关联的会馆或协会。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与中国的经济往来愈发频繁,当地华商的商业活动与其跨国的社会联系相一致,构成了跨越南洋的社会经济网络。

  自2013年起,中国成为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新加坡也从2014年起成为中国第一大投资来源国,两国双边贸易额在过去25年里增长了20倍以上。而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和重要外贸中心,广东与新加坡的经贸合作也逐年升级。广东连续26年成为新加坡在华位居首位的省级贸易伙伴,其占据新加坡在华投资总额的1/5以上。

  在此背景下,新加坡华人会馆也在近些年呈现出走向国际化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召开了近百次世界性的联谊会,其多数集中在新加坡和香港。比如2000年,新加坡广东会馆举办第一届世界广东同乡联谊会,当时出席的国内外代表多达2000人。在这些世界性的联谊会中,商业活动逐渐成为一个重要项目。

  “随着时间推移,会馆也进入老龄时代,新鲜血液不足,面临着社团后继无人等突出问题。一些年轻人说会馆成了‘百老汇’,个别会馆会员严重流失。另外,一些会馆内部章程条文不周全,管理体制不完善,这都是如今会馆在发展上遇到的瓶颈。另一方面,会馆也在做积极的改变以谋求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如纷纷成立青年团,把吸引青少年、培养新血液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着力培养懂得多元文化的新生代,使传承传统文化事业后继有人。”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高伟浓说,如今,不少会馆引入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使会馆的管理实现科学化、制度化,促进了侨团的发展。

  高伟浓认为,新加坡华人会馆借助经济增长形势下华商经济的发展机遇,在故土情感和传统文化的纽带的基础之上,发挥会馆的商业功能,巩固和完善华商网络,推进华人会馆走向国际化,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粤人遗踪

  新加坡粤商梁庆经:

  “从未忘记家乡顺德”

梁庆经 资料图片
梁庆经  资料图片

  87岁的梁庆经有太多的头衔。去年,老先生从新加坡总统陈庆炎手中接过“建国50周年杰出华商奖”奖杯,他费心一生的“斧标”驱风油也从165个超过50年历史的商标中脱颖而出,获得新加坡“建国50周年商标大奖”。

  人生晚年的两项大奖,既是新加坡对梁氏企业之贡献的褒扬,亦是梁庆经一生中太多精彩的平常一瞬。

  祖籍广东顺德的梁庆经,是有90年历史的斧标驱风油的第二代传人,他将一瓶驱风油打造成风行世界的知名医药品牌,成为新加坡华商的典型代表。

  梁庆经的父亲梁润之早年曾是广州一间商铺的员工,后被派往新加坡发展业务。1928年,他在因缘际会下获赠一纸药油配方,由此创办梁介福药业,开始生产斧标驱风油。梁庆经20多岁起就开始协助父亲打理生意,1971年,他正式接手公司业务,其后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将驱风油从东南亚市场扩展到遍及五大洲的46个国家。

  梁庆经回忆当年的商海拼搏,桩桩往事并不模糊。上世纪70年代,他留意到不少信徒每年乘船到麦加朝圣,舟车劳顿,不少人头痛晕船。梁庆经于是派人到码头,免费派送驱风油。试用者对药效颇感满意,由此口口相传,斧标驱风油因此在中东和非洲打开市场。

  中国改革开放后,梁庆经很快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他回忆说,“当时最先发现广东一带的居民很喜欢收看香港节目,于是我们在香港电视台大量投放广告,成本不高,但很快争取到广东消费者”。

  支持家乡经济发展,也是梁庆经一直惦记的事。1993年,梁庆经回到家乡广东顺德开厂,其生产规模达到新加坡工厂的4倍,梁庆经也成为最早一批到中国投资的新加坡企业家。“我从未忘记先父是从顺德来到南洋,所谓落叶归根,我选在顺德设厂,也是想为先父的家乡建设尽一点绵力。”梁庆经说。

  和同时代的华商一样,梁庆经在发展事业之外,也热忱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和华人社会的发展。数十年来,他兼任超过40个公益社团的职务,包括广惠肇留医院、南华中学,以及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广东会馆等社会团体。

  谈及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梁庆经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展战略”,能促进海丝沿线各国的经济交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至市场深度融合。梁庆经说,新加坡是东南亚交通枢纽,也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更难得的是新加坡华侨华人大多通晓中英文,他们和华人会馆在中国“海丝”战略中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李书龙 实习生 罗乐 李新欣 发自新加坡(除署名外)

  (指挥:姚燕永 统筹:陈 志 梅志清 孙国英 执行:林亚茗 李 培 联合主办:广东省政府侨务办公室 支持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