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巫裔女教师献身华教 打破种族藩篱传扬中华文化


中国侨网12月23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出生于巫裔之家,但自小在华文教育熏陶下成长的苏珊娜,在马来西亚新山南方大学学院完成学业后,决定重返母校麻坡中化中学执教,为华教贡献一份力量。
“不同的语言,是认识不同文化的管道;通过学习华文,让我更了解中华文化!”秉持这份精神,让苏珊娜走上学习华文之路,更深刻体会友族之间彼此尊重及和睦共处的美好。
通晓三语 获许多公司招揽
苏珊娜说,当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后,她才真正意识到学习华文的优势,有不少公司都有意聘用通晓三语的她,但她坚持朝教师的目标迈进。
她表示,她自小的心愿就是当教师,如今能如愿回到母校执教,她感到很开心。“以前我就曾想过,倘若能由一位会华文的穆斯林来担任马来文教师,对学生是否能更有帮助呢?”
当年的小小念头,如今萌芽开枝,让苏珊娜感到心满意足。苏珊娜也将扮演好教师角色,帮助更多华裔子弟学习马来文及了解巫裔的习俗文化。
会华文 令同族朋友钦佩
说起当初学习华文的起因,苏珊娜笑言,那是因为一户华裔邻居的影响。当年她一家人住在乡下甘榜时,因为母亲不会说中文,而邻居阿姨也不谙马来文,纵使彼此友好,却常面对沟通上的问题。
苏珊娜表示,母亲当时就觉得学习华文也是重要的事,因此就决定将七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的她,送到巴力峇九启新学校求学,让她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她坦言,学习华文的过程非常不易,虽然华文被称为“最难学习的语文”,但只要坚持不懈,认真学习,必能掌握华文的精髓。
她说,当自己开始能说写华文时,身边的巫裔朋友都感到惊喜,也对她很钦佩,而自己也因为会华文,认识了不少华裔朋友。
“其实现在华文教育已渐受重视,也有许多非华裔将孩子送到华小就读,这是很好的现象,让各族之间能更容易了解彼此文化。”
送孩子入华小就读
婚后育有2男1女的苏珊娜,不仅自己学习华文,同时也鼓励孩子们学习华文;如今,8岁的长子在启新学校就读,5岁的女儿也在该校幼稚园接受华文教育。
苏珊娜表示,孩子都是自愿学习华文,而且该校也拥有6、7名穆斯林学生,孩子都学习得很快乐。
“有时候孩子也会调皮地故意用华语跟我聊天,不让我丈夫知道我和孩子之间的‘小秘密’。”
采访手记:佩服学华语毅力
穿着一身马来传统服装的苏珊娜来到后,脸上挂着亲切笑容,外表看起来十足就是一位友善的巫裔女教师。然而,当苏珊娜一开口说话,那字正腔圆且流畅的华语口音,着实令人感到意外。
能见到一位友族同胞,将华语掌握得如此之好,真的是由衷佩服,也深深感受到跨越种族藩篱的和睦感,如此美好。(吴家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