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日本唯一列席中国两会侨领:办学只为传承文化

2017年03月16日 09:41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日本神户中华同文学校校长张述洲 (图片来源:日本《东方新报》微信公众号)
    日本神户中华同文学校校长张述洲 (图片来源:日本《东方新报》微信公众号)

  中国侨网3月16日电 据日本《东方新报》报道,“年轻的华侨华人和华裔数量越来越多,接受华文教育是为了告诉他们根在哪里。”日本唯一列席中国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侨领代表、日本神户中华同文学校校长张述洲表示,华文教育是中华民族的留根工程,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老华校 新热潮

  神户中华同文学校设立于1899年,迄今已有118年历史。当时由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神户中华会馆提议创建,是日本历史最为悠久和影响较大的华文学校之一,也是获得中国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称号的四所华文学校之一。

  2016年4月,张述洲接任神户中华同文学校校长,也是这所拥有悠久历史华校的第六任校长。1995年,张述洲开始在神户中华同文学校任教。从一名普通教师到现在身为校长,他已经为华文教育事业耕耘了21年有余。

  神户中华同文学校现在从小学到初中共有9个年级,18个班,学生有692人;正式教师33人,算上兼课教师一共有44人。学生中有90%是华侨华人,10%是日本当地孩童;教师中大部分是学校的毕业生回校任教。

  张述洲说,包括神户中华同文学校在内,日本正规的全日制华文学校有五所,华文教育在日本基础较深。“但是,近年来的发展,华侨华人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新华侨的人数越来越多,所以华文教育怎样能够走出新的路子来,是当下面临的一个课题,也是今后所要努力的方向。”张述洲说。

  “这些年来,我们深深感到,海外华侨华人的处境与祖(籍)国的国际地位是息息相关的。”张述洲说,中国的崛起也催生了学习中文的热潮。在新侨中,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中文,也有意识地让孩子通过学习中文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这是华文教育得以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张述洲说,对于从事华文教育的人来说,他们希望能够让在海外出生的华夏子孙知道根在中国。把中文学好,等到他们融入当地社会时,能够成为沟通中国与当地社会的桥梁。此为华文教育的重要意义之一。

  华文教育要有紧迫感

  海外华侨华人和新生华裔数量的增加,以及学习中文热的兴起,让华文学校看到发展契机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张述洲表示,在客观条件上,神户中华同文学校这样的全日制华文学校所能招收的学生数量有限,很多侨胞的子女无法入校。

  “华文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留根工程,与一般搞经济建设项目不同,短期内不容易看到结果。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并非一朝一夕能见成果。”张述洲说,华文教育搞不好,就有可能耽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因此他们很有紧迫感。

  正如张述洲所说,华文教育是肩负了海外中华民族文化传承重任的事业,每一位华文教育者都承担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说,现在华文学校的质和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现在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不少,但与承担海外华侨华人子女教育使命的华文学校又有所不同。张述洲说:“一方面希望国家能够建立一个机制,加大华文教育的投资力度,更多地关注海外华侨华人子弟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希望充分调动当地的中资企业来支援华文教育,发扬老华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传统,共同为教育事业献爱心。”这也是张述洲此次列席政协会议的建言。

  困难再大 初衷不改

  神户中华同文学校作为日本一所历史悠久的华文学校,百余年来经历了风风雨雨。然而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这所百年老校都一直秉持着创办之初的理念和精神。

  张述洲说,神户中华同文学校的学费在当地外国人的学校中算是最低的:小学生每月2.1万日元,中学生每月2.2万日元。而学费占了学校支出来源的一半。

  “之所以学费这么低,是因为当年办学建校的老前辈曾说过,这是华侨华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校,所以我们的学费不能高。”张述洲说,学校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学校支出的另外一半主要来自补贴和华侨华人的捐助。张述洲说,有了这些补贴,学校才能够勉强达到收支平衡。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代华侨华人的帮助和支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建校办学的精髓。”张述洲表示,学校每次举办运动会等活动,学生家长都会自发地捐助。正是如此,学校的设施和条件才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我来北京之前,小学教学楼还没有空调,中国驻大阪领事馆李天然总领事得知后,发动华侨华人的企业、新老华侨一起来捐款,短短不到两个星期,1500万日元的捐款就到位了。”张述洲笑着说,这个月就能把空调装上,夏天到来之前孩子们就能用上了。(唐友平)

【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